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寒潮频繁来袭,“打脸”厄尔尼诺?

发稿时间:2023-11-25 17:17:0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青年网

  进入11月以来,我国已先后遭遇两次寒潮天气,目前气温零摄氏度线已退至长江流域。11月24日,寒潮影响已经接近尾声,中央气象台已经解除寒潮预警。但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26—28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将自北向南影响长江以北大部地区,气温普遍将下降4℃~6℃;东部和南部海区有海上大风。

  与此同时,国家气候中心日前宣布,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表示2023年极有可能是1850年以来历史最暖的年份。从统计规律来看,厄尔尼诺会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总体强度偏弱,北方地区出现暖冬的概率也会增大。

  可是,寒潮频繁来袭,是否“打脸”厄尔尼诺?是否“打脸”全球变暖?

  寒潮频繁与季节进程有关系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从历史上寒潮的活动情况来看,国家气候中心统计资料表明,1961—2022年(top16强寒潮中)强寒潮活动主要出现在11月份,占全部强寒潮的38%。由此可见,11月份是我国寒潮活动的主要月份。

  历史上其他厄尔尼诺的年份,如1987年11月份就出现了1961年以来最强的强冷空气寒潮过程;1998年(厄尔尼诺的次年),也出现了一次显著的寒潮降温天气;2014年的秋季到2016年的春季,发生了历史上第三次的超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在这次事件过程当中出现了明显的降温天气,雨雪一直推进到我国华南广州等地。

  “所以说,厄尔尼诺事件并不排斥冬季出现降温、出现强的寒潮天气。”周兵说,最近的两次寒潮天气主要跟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调整相关联,东亚大槽的位置偏西,使得东北等地低涡系统明显,不断有冷空气南下。“某种程度上与季节进程有关系,跟厄尔尼诺没有直接的关联。”

  厄尔尼诺或致气象灾害风险加大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冬季可能会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冷空气相对活跃。对我国南方来说,尤其是华南等地,降水比较频繁,出现像2016年这样的雨雪天气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是像2008年那样的冰冻雨雪天气可能性较小。

  “厄尔尼诺对全球和我国的气候的影响和规律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它在不同的年份呈现出主要的一些特点还是有所差异。”周兵说,因此,厄尔尼诺并非等同于暖冬,寒潮并未“打脸”厄尔尼诺,也未“打脸”全球变暖。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自今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5月至10月,关键区海温指数呈快速持续增暖趋势,已经连续五个月超过0.5℃,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

  周兵表示,此次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类型为东部型(即海温暖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一般而言,东部型厄尔尼诺强度较中部型强。据统计,1981年至2020年,一共发生12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有3次超强型事件,均为东部型厄尔尼诺,这也是1900年以来三次历史最强事件(1982/1983年、1997/1998年、2015/2016年)。

  目前来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为中等强度。国内外多家气候动力模式和统计方法的预测结果显示,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关键区海温指数峰值出现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

  据周兵介绍,从历史上十余次厄尔尼诺事件监测情况来看,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区每升高1℃,将会使全球年平均温度上升0.12℃。通过对历史事件统计分析,中等或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大约可使全球年平均温度上升0.1℃。例如,2016年经历了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全球平均气温比气候平均值高0.94℃,今年预计将打破2016年的纪录,达到1℃左右的异常偏暖。随着今年5月以来的逐月最暖纪录的出现,世界气象组织认为,2023年或将成为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

  厄尔尼诺将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加剧全球变暖,使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更高、强度更大、范围更广,引发的复合型气象灾害风险将加大。

原标题:寒潮频繁来袭,“打脸”厄尔尼诺?
责任编辑:杨逸凡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