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贵州省博物馆合作,研究发现最早的恐龙蛋为革质蛋,且在非鸟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蛋的主要形态变化发生在兽脚类演化的早期阶段。这一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发表。
△包含胚胎化石的蛋窝复原图
革质蛋就是蛋壳硬度介于软壳和硬壳之间,跟皮革差不多,这是由钙质层厚度和壳膜厚度决定的。该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发现于贵州省的原蜥脚类恐龙,并命名为“守护黔龙”。它的标本包括3件成体骨骼和5个包含胚胎化石的蛋窝。属名“黔龙”表明这种恐龙发现于贵州地区,种加词“守护”则是体现了成年恐龙与蛋窝关联保存的现象,暗示了该种恐龙可能具有照顾后代的行为。
△黔龙成体和幼体的骨骼复原图
“守护黔龙”是一种中等体型早期蜥脚形类恐龙,成体体长约6米,体重约一吨。黔龙的幼体与成体存在一系列形态差异,如幼体齿骨所占下颌比例相对小,牙齿更少,以及更为垂直走向的前颌骨前缘。根据前后肢比例,成年黔龙可以两足直立行走,但刚出壳的个体需要四足行走。研究显示,黔龙可能与其他两种蜥脚形类恐龙(大椎龙和鼠龙)一样,存在多个个体在同一区域集群筑巢的行为。
△黔龙蛋(c)与现生软壳蛋(a),革质蛋(b)和硬壳蛋(d)的对比
该研究结合组织学切片、背向散射电子衍射、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等技术,分析了黔龙的蛋壳。结果显示,黔龙的蛋与多数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蛋化石相似,发育有较完整的柱状壳单元,包括扇状的生长中心。蛋壳的钙质层厚于多数软壳蛋,但明显薄于硬壳蛋。破碎实验分析表明,黔龙蛋壳破碎后虽然有碎片,但是不同于硬壳蛋的大块碎片,而是更为接近革质蛋的破碎模式。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研究提出黔龙蛋属于革质蛋。
△“守护黔龙”生态复原图
该研究发现最早的恐龙蛋为革质蛋,且在非鸟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蛋的主要形态变化发生在兽脚类演化的早期阶段,而非靠近鸟类的位置。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