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今年3月17日,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细胞》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显示,来自脐带血的特殊干细胞移植很可能治愈了一名纽约女性的白血病和HIV。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国内部分HIV感染者开始寻求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有些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治疗。
“几乎每天都有患者打听艾滋病治愈成功的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对记者表示,“患者治病心切可以理解,医生听到这样的消息也很振奋,但现阶段HIV感染者更应将追求长期治疗成功设定为切实可取的目标。”
张彤解释说:极少数艾滋病治愈成功的案例并不具有普适性,这些案例的成功往往有很多附加条件,且感染者配型成功的概率很小,因此,HIV感染者依然需要坚持长期、规范、科学的抗病毒治疗。
张彤介绍说,北京佑安医院1990年收治的第一例HIV感染者,现在已经70多岁,一直坚持抗病毒治疗,病情控制得非常好。“这样的病例很多,所以患者要有信心。”
艾滋病目前虽尚不可治愈,但感染者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将HIV病毒载量控制在非常低、甚至在体内检测不到的水平。如果感染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停药,潜伏的病毒会重新激活、迅速复制,因此患者仍需终身服药。
那么,该如何定义“治疗成功”?
张彤认为,对“治疗成功”的定义应同时兼顾短期治疗目标和长期治疗目标。她强调,目前,HIV感染者的短期治疗目标是快速实现病毒抑制,让感染者像普通人一样恢复工作和生活。“在艾滋病治疗的进程中,不论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如何,感染了多长时间,一旦确诊HIV,就需要迅速启动抗病毒治疗,最大程度地挽救感染者的机体免疫系统。而长期治疗目标是持续强效地实现病毒抑制、维持长期药物安全性、优化治疗方案以保证依从性,并提升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简而言之就是让感染者获得更好、更健康的生活。”
要实现HIV感染者的短期治疗目标和长期治疗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常看到几个误区:“第一是抗病毒药物不用每天服用,想起来就服用,忘记了过后再补上;第二是遇到药物副作用就自行调整药物或剂量;第三是认为网络或病友比医生更可信;第四是治疗期望值过高,总想着停药。”张彤说。
张彤主任解释,艾滋病和高血压不一样,高血压药短时间漏服,补上很快就能恢复,但艾滋病药物漏服,病毒就会快速复制,反复多次就可能产生耐药,恢复到稳定水平难度更大;很多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要与医生沟通,听从医生建议;每个人的体质和基础疾病不一样,用药自然不同,不能轻信网友和病友的推荐,擅自服用药物;即便体内已检测不到病毒,也不表示病毒已彻底被清除,一旦停药病毒有可能“死灰复燃”。
在张彤看来,患者之所以存在这些误区,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是一个重要原因。她分享说,如今,艾滋病的治疗已经进入整合酶抑制剂时代,比如全球各大指南中推荐的比克恩丙诺片等复方单片抗艾制剂创新药物已纳入国家医保,可同时兼顾满足HIV感染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目标,对于实现感染者长期治疗成功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HIV感染的治疗会变得更加方便、有效。张彤主任强调:“患者一定要遵从医生的专业建议,坚持科学规范治疗,这样才能实现‘长期治疗成功’,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