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以丝路之名用心“谱写”中华传统文化之曲

发稿时间:2023-05-24 17:3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李悦 中国青年网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悦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韩城)司马迁墓祠,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伟大,想要去更多地了解中国。”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埃及留学生马奕没有想到自己会亲眼看到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的一隅。

  为增强Z世代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近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组织开展了“Z世代的2023:以丝路之名”活动,带领“Z世代”青年前往陕西渭南等地,感悟中华传统文化。

  渭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目前,渭南全市共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112项,市级非遗31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118人,市级643人,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位居陕西全省第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使渭南市蕴藏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出河津,上高速,越龙门,大河一侧,韩城已在眼前。在这里,“Z世代”青年参观了壮阔恢宏的司马迁墓祠,领略了韩城古城的风韵,聆听了华阴老腔的豪迈粗放……文化之美不分国界,留学生们沉醉其中,有的拍照留念、有的驻足观看、有的走上前向老艺人学习。

  “第一次来感觉很震撼。”上海外国语大学孟加拉国留学生南风感叹于司马迁墓祠的精美与壮阔。活动当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埃及留学生玉珍、马毅与孟加拉国留学生南风来到司马迁墓祠,在清晨的薄雾中,他们穿过景区的芝阳桥,站在刻着“汉太史公墓祠”的木牌坊下,认真聆听导游的讲解,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随后,众人登上台阶,走过斑驳古道,在山顶墓祠处,依照中国礼仪向司马迁墓献花、致敬。

  “Z世代”青年在司马迁墓祠祭拜史圣司马迁。摄影 彭一鹏

  “之前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国历史时,就听过《史记》。没想到今天能来到司马迁的故乡韩城,感觉很神奇。”游览完韩城司马迁祠,来自埃及的玉珍下山途中频频回望沿路风景。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晚间,唱腔豪迈的华阴老腔自韩城古城中传出。埃及学生马毅与玉珍在观看韩城市人民艺术剧院小生演员的表演后,被铿锵的唱腔感染,上台“拜师学艺”。“埃及同学非常认真,要求一句一句地跟着唱。可以感受到他们在认真学习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结束后,韩城人民艺术剧院小生演员朱辉琴说,她认为,这是“一带一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一次宝贵机会。

在韩城古城,“Z世代”青年登台学唱华阴老腔。 李悦/摄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在合川欣赏了当地独特的非遗技艺——提线木偶戏表演。东雷上锣鼓铿锵有力、唢呐表演婉转欢快……黄河岸边古老的文化传承吸引“Z世代”青年沉浸其中。

  “《百鸟朝凤》表演,让我对唢呐的认识更深一层。可以听出唢呐表演模仿了很多种鸟的声音,很佩服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来自渭南师范学院的闫可琳说。李苏雪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亚美尼亚留学生,今年是她来到中国系统学习的第一年。在场下,她不断询问上海外国语大学带队老师张昕雨关于《百鸟朝凤》唢呐表演的细节,“他们拿的乐器是什么?这个音乐是讲什么的……”李苏雪拿着相机试图记录下非遗传承人传递的每一个音符。

  “Z世代”青年在合阳县洽川景区观看唢呐表演《百鸟朝凤》。 彭一鹏/摄

  随着唢呐声渐渐隐去,十米之外的夹道上,传来东雷上锣鼓铿锵有力的声音。东雷上锣鼓以小鼓为引领,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合川摇滚”。“虽然这个鼓声听起来复杂,但实际上可以分辨出低频、中频和高频,每个音色都很饱满。”来自北京大学的韩国留学生蔡唯真说,“因为东雷上锣鼓和韩国传统音乐‘四物游戏’有相似之处,我从中感受到了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拉维留学生孙彼得对非遗项目东雷上锣鼓的表演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走上前,在老艺人的指导下,挥舞着鼓槌,试图敲打出东雷上锣鼓的独特节奏。“打鼓时,我觉得这项技艺赋予我们力量,这是一次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厚连接的活动。”孙彼得感叹道。

“Z世代”青年在合阳县洽川景区学习东雷上锣鼓。 李悦/摄

  中国歌剧舞剧院驻院作曲家、“共谱一首曲”组导师杨一博表示,此次活动用创新的传播内容和叙事方式,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年轻人的情感共鸣,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注入了新鲜力量。一系列文化体验、参访和创作活动,将增强国际青年对中国的亲近感,增进中外青年之间的交流、了解和友谊。

  顺着沿黄公路,沿着浩浩汤汤的黄河,一行人来到了渭河与北洛河的衔接之处,被誉为“天下第一城”的潼关古城。

  潼关古城门楼前,月琴领头,快板阵阵,稚嫩的童音唱起豪迈的老腔。一群平均年龄约4岁的小朋友,正在吼着黄河老腔。“这些孩子们好可爱,而且唱得非常好,听老师讲这是一种古老的音乐,我觉得他们很厉害。”马拉维留学生南风说。

  “Z世代”青年在潼关古城景区观看少儿黄河老腔表演。 彭一鹏/摄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得到积极响应,不断深入人心。本次活动旨在让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内外“Z世代”青年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热爱,秉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促进“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在世界体系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Z世代的2023:以丝路之名”活动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陕西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日报社协办,渭南市委宣传部、洛阳市委宣传部承办,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参与。

原标题:以丝路之名用心“谱写”中华传统文化之曲
责任编辑:张毅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