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四川“4·20”芦山强烈地震十周年:废墟崛起新家园 产业蝶变谋新机

发稿时间:2023-04-20 14:1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中新网四川芦山4月20日电 题:四川“4·20”芦山强烈地震十周年:废墟崛起新家园 产业蝶变谋新机

  记者 岳依桐 贺劭清

  4月20日8时2分,“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广场再一次摆满了寄托哀思的鲜花,人们神情肃穆地站在黑色横幅前,缅怀逝者、致敬新生。

  纪念活动现场。 贺劭清 摄

  十年前的这一刻,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218.4万人受灾,数十万间房屋倒塌、受损。时间不能磨灭所有伤痛,但十年足以让这座川西小城从废墟中涅槃,一步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早在数天前,就已有不少参与芦山地震抗震救灾、灾后援建的人回到芦山,了解这片土地新貌。而芦山县不少酒店也打出横幅,致敬这些逆行英雄——“欢迎再回‘第二故乡’”。

  李连强为顾客端上鱼。 岳依桐 摄

  “你们为芦山付出那么多,有啥要求直接告诉我,保证味道弄巴适!”接到来自德阳援建人员的订餐电话后,芦山县龙门镇(原龙门乡,2018年撤乡设镇)“李二哥纸包鱼”的老板兼主厨李连强连忙开始码料配菜,准备中午的麻辣鱼大餐。

  从高空俯瞰龙门镇,一排排青瓦黄墙的小楼错落有致,稻田翠绿生机勃勃。李连强利用新家一楼开起餐馆,二楼则用于居住。“地震前我奔波在全国各地跑货运,现在生意做得很好,每年能挣近30万元,又能把家守着。”

  白华荣正在照料院中花草。 岳依桐 摄

  靠着重建的房屋、乘着旅游业发展的东风,53岁的白华荣也将自家饭店经营得十分红火。闲暇时,白华荣常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视频,收获4万多粉丝关注的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他说,“希望通过我的视频,能让全国民众都看看镇上的新变化。”

  白华荣所说的“新变化”,也包括龙门镇村民将防灾减灾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如覆盖全镇的大喇叭“村村响”,这套系统与地震监测中心联网,原用于应对紧急情况发生时通信不畅的情况,会在地震发生前15秒进行预警。龙门镇青龙场村党委副书记高国良介绍,村里的大喇叭近年来又新增了一个作用,“通知村民参加各类丰富的文化活动,大家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

  龙门镇不远处,四川芦山经济开发区厂房林立,宽阔的柏油路上车来车往。十年前,芦山主要靠石头、木头等资源发展传统产业;如今,该县在数字智能化纺织和锂电新能源双轮驱动中迎来产业蝶变。

  雅安圣善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机械轰鸣,每台机器的品种、车速、产量在厂房入口处的“数智世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显示,科技感十足。该公司董事长刘一铭介绍,工厂选址芦山,除了看重这里的生态优势,还因芦山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以及能源优势,能节约生产成本。

  芦山纺织业正朝着智能化发展。 贺劭清 摄

  截至2022年,芦山共有30家纺织企业,年产棉纺135万锭,包覆纱104万锭,包覆纱产能占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分之一。纺织业之外,芦山还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四川瑞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等已经投产。

  “十年来,芦山的灾后重建和后续提升工作,远远超出当时的重建规划目标,十年时间让我们的灾后重建蓝图超预期实施完成。”看到从灾难走向新生的芦山,曾在芦山援建三年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驻地规划师李东曙感慨良多。在他看来,芦山把当年援建者修建的“物质空间”充分利用,让整个城市变得丰满而充实。虽然生活已回到正轨,地震的痕迹逐渐淡去,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牵挂与祝福一直都在。(完)

原标题:四川“4·20”芦山强烈地震十周年:废墟崛起新家园 产业蝶变谋新机
责任编辑:杨逸凡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