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举行 为全球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发稿时间:2023-04-12 21:09:00 作者:张艺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中国古典舞和西方古典音乐交融成一曲《生命之环》,拉开了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的序幕。

  4月12日,超200位中外青年领袖、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新时代·炫青春·向未来”主题,共议青年话题。

  在许多嘉宾看来,此次论坛不仅召开在时序交替的春天,也召开在中国发展的春天,生机勃勃,催人奋进。

  4月12日,北京凤凰新媒体中心,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者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为全球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参加本次活动的不少青年都在中国实现了创新创业的梦想,欢迎更多国际青年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共享中国发展的新机遇。”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说。

  高岸明表示,作为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更能把握住全球化带来的新机会,实现就业、创业。然而今年以来,由于个别国家对贸易、技术共享的跨境资本流动等施加限制,曾给世界带来繁荣和福祉的全球化正遭遇逆风。“逆全球化不符合青年群体的利益。”他呼吁,广大青年应大力提倡维护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系,聚焦全球共同发展的崇高事业,参与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徐和建看来,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是历史赋予这一代青年的使命,希望通过国际青年北京论坛推动更多青年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青春使者。

  徐和建了解到,不少与会青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以实际行动用文字和镜头搭建了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这充分证明当代青年是有担当的,这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一定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青年之声,为全球发展进步注入青春活力。”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一直是外国青年来华留学、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北京的实践充分证明,越了解中国的青年对中国的评价越积极,越热衷于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徐和建说。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的俄罗斯籍留学生谷尼克就是这样一名讲述者。来到中国18年,谷尼克从最初的一窃不通成为一名“中国通”,充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成了我的第二个家乡。”谷尼克说。

  谷尼克积极投身青年外交工作。在他看来,青年是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通过青年力量带动国家间的关系发展,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我始终努力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我在中国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让更多人认识到更真实的中国。” “让不同的文明成果在不同地点、不同人群中交相辉映,既是时代的课题,也是年轻一代的神圣使命。”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胡正跃向从事国际文化交流的年轻人建议,要知己知彼,发现彼此文化的闪光点,注重资源整合和平台打造,把握各种契机,做好文明互鉴这篇大文章。

  4月12日,北京凤凰新媒体中心,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法国汉学家高大伟在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上作线上发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70后法国汉学家高大伟称自己为“X世代”。从“X世代”到“Z世代”,再到目前还在上中小学的“α世代”,世界局势激荡变化,高大伟也提到关于脱钩、分裂和去全球化的言论,但他强调,“我们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距离比我们想象得更近,早在伟大的古典思想家那一代,人们就开始期待实现和谐美好的大同世界,当下和未来的年轻人会明白,如何将这个崇高的愿景变为现实。”

  “天下大同”也是海外“Z世代”的共同追求。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分析了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等30余家国际专业机构的有关民调数据,勾勒出海外“Z世代”群像。该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介绍,海外“Z世代”普遍认为人类是命运与共的。其中62%的人认为,疫情使自己强烈意识到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在亚洲,超过一半的“Z世代”关注个人对世界发展应尽的责任,特别是在和平、粮食安全和减贫方面。在欧美,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年轻人眼中最紧迫的问题。

  该研究还发现,海外“Z世代”对中国拥有更客观理性的认知。欧美“Z世代”对华持积极看法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层,美英德等国认为应与中国合作的“Z世代”比例比整体水平高出约10至1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青年的对华友好态度更加明显。

  于运全介绍,在策划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时,以鼓励青年追求理解中国与沟通世界的统一、奉献中外友好与实现个体发展的统一为核心理念,设计了“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文化之都赋能青年发展”等讨论议题,并首次聘任“国际青年北京论坛青年友谊使者”,希望能够帮助广大青年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调动大家参与中外友好和文明对话事业的热情,并给青年个体发展带来帮助和启发。

  2021年匈牙利最具潜力的50位青年人才之一郝雁清、百安木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公关和市场经理贺晓晴成为本次论坛的青年友谊使者。

  4月12日,北京凤凰新媒体中心,第二届国际青年北京论坛嘉宾现场合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中国不再是一门选修课,现在是一门核心课程。”郝雁清在匈牙利、伦敦、中国都有过求学经历,深深感受到东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如今,促进中欧关系的责任落在他的肩上。他相信,不同文化的人走在一起,通过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开放和尊重的对话,可以消除偏见和误解。

  出生在俄罗斯、成长在荷兰、工作在中国的贺晓晴常被人问起,家乡在哪里?她回答道,“我是全球公民,以地球为家。”她认为,许多像她一样,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年轻人的身份里,连接着更多的文化碎片,这实际上有助于构建和谐共处的世界。

  在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董时看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下,当代青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方应以青年发展,促进国家发展,将青年发展议程放在发展议程的优先位置。加强青年赋权力度,搭建对话平台,倾听青年声音,回应青年诉求,积极推动青年参与决策,鼓励青年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论坛旨在通过系列活动,促使广大国际青年结下深厚友谊、碰撞智慧火花,把所思所得付诸于促进中外友好的实际行动,以青年的智慧和勇气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12日电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