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取消,旅客情绪崩溃跪求起飞——最近,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发生的这一幕引发热议。
据《都市快报》报道,3月25日,受雷雨天气影响,深圳机场航班出现不同程度延误和取消。该航班原定计划是3月25日12:15分起飞,旅客们等待了十多个小时,到了26日凌晨一点,得到航班最终取消的消息后,有的旅客当场情绪崩溃,跪倒在地,希望航班能够起飞。
从中午等到凌晨,只等来了航班取消的消息,旅客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疲惫、焦急、烦躁的心情是人之常情。他们之中,可能有人要赶准备许久的考试或面试,有人要参加重要会议,还有人希望趁周末时间好好陪伴家人。飞行计划有变,必然会破坏旅客的既有规划。可是,理性地看,再重要的理由,也不应成为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去冒险的理由。在航班确实因为极端天气取消的情况下,无论如何,跪求起飞的做法都极不明智。
飞机在雷雨天气下飞行,容易遇到雷击、低空风切变、强风强降水、低能见度等恶劣天气情况。由强烈颠簸导致的仪表失灵、通信中断、发动机熄火、飞行器机身损坏……这其中,任何一个不可控因素的发生,都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
每班航班的运行都有复杂的流程,行程变动会对流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也会给航空公司带来不小的利益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选择推迟或取消航班,往往基于科学审慎的评估和考量。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该被情绪化的要求所影响。对此,旅客应该有基本常识:不飞不代表不作为,罔顾风险、强行起飞,才是对旅客生命不负责。
从乘客个人的角度来说,明白这一常识,自己该如何应对也就很明确了。面对暴雨等极端天气,航班行程有变是较大概率事件。如果自身确有急事,冷静下来,果断更换交通工具,可能比一味等待、不现实地要求航班起飞更为明智。
据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极端天气是不正常航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021年,天气原因占不正常航班原因的比重达到59.56%。随着一些地方陆续进入强对流天气的活跃期和暴雨季,因天气原因而导致航班推迟或取消的情况不会少见。尽管按照有关规定,航空公司不必因此承担旅客餐食和住宿费用,但各航司能否换位思考,尽量为旅客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安置方式,也是其服务意识的体现。
比如,如果相关预警通报能够更准确、更及时,使乘客及时获知航班取消的可能性,那么乘客就会有从容调整行程的空间,不至于长时间等待,白白浪费时间。对于因飞机延误而熬夜等待的乘客,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候机空间,提供实惠、温暖的餐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抚平其焦虑。
另外,与“为了飞行安全”等简单抽象的安抚话语相比,一些更务实的举措可以让乘客真正冷静下来。在被激烈的情绪主导时,乘客难免会放大眼前的不满,弱化甚至忽视潜在风险。此时,机场工作人员不妨通过悉心讲解或者播放飞行安全科普片的方式进行提醒,让乘客对暴雨天飞行的风险有更加可视化和真切的认识。当看到雷击、风切变等恶劣天气曾导致哪些空难悲剧,明白规避风险背后的科学道理后,人们自然更容易保持冷静,对飞行决策有更多理解。
不管多么着急的事,平安抵达都是前提。旅客跪求飞机冒雨起飞的闹剧,不该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