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迷药黑产横行网络,不尊重女性的观念才是“万恶之源”

发稿时间:2023-03-14 21:1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杨鑫宇 中国青年网

  掏出手机,打开人们常用的二手交易App,点进一个名为“私人订制”的商品链接——如果不熟悉个中内情,普通消费者很难想象,看似只是买装饰画的商家,卖的却是针对女性的“迷药”。近日,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节目通过明察暗访,曝光了这样一条令人脊背发凉的“黑色产业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节目中,一名女记者伪装身份,与多名涉嫌非法经营的卖家接上了线。从报道反映的情况来看,那些对身边女性别有用心的人,只要找对渠道,预先和卖家联系,动动手指就能买到伪装成正常商品的三唑仑、“听话水”。这些商品链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型电商平台上,在被记者曝光之前,不知已经促成了多少桩见不得人的肮脏交易。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在某些互联网医院,不需要任何面诊流程,谁都可以轻易开出具有“迷药”作用的精神科处方药。

  不论是处心积虑的黑心店主,还是不负责任的网络药师,都对非法“迷药”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影响,进而加剧了民众尤其是女性对此类现象的恐慌。对此,网络平台与各级执法部门还需及时采取行动,补上那些易被“黑色产业链”利用的机制漏洞,主动查处那些借“迷药”牟利的个人与团伙,并对一切违法违规、失职失责行为严惩不贷。

  整治市场环境,不给这类非法交易留下生存土壤,是此时此刻的当务之急。不过,面对严重威胁女性人身安全与社会治安的“迷药乱象”,需要得到净化的,恐怕不仅是市场环境。任何形式的“黑色产业链”,都服从一个基本规律: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只对市场端发力,不对需求端发力,就算我们今天把所有“迷药”卖家一网打尽,同样的“黑色产业链”也迟早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追根溯源,是某些人对女性缺乏尊重的不良观念,造成了这种畸形的需求。唯有在观念层面展开社会净化,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迷药乱象”。

  此前,在某些案例中,在网上打着“迷药”招牌招揽顾客的商家,卖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管制药品,而是毫无效果的假货。毕竟,与这些卖家鼓吹的“用了就能让对方百依百顺”等效果相比,再强力的药品也不可能奏效。但是,纵然是如此脱离常识的宣传,依然可以忽悠不少买家重金求购。这些人之所以会被如此低级的骗术俘获,既是因为其愚蠢,也是因为他们对女性毫不尊重,不懂得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以至于将实现妄想的希望寄托于药物之上。对于这种不良观念,主流社会还应坚决予以抵制和纠正,一手严厉制裁那些已经作出侵害女性行为的人,一手把尚未铸成大错者拉回正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人或许会问:再怎么罪大恶极的犯罪活动,都有人铤而走险,净化社会观念,真的对“迷药乱象”有用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应注意到:在社会新闻中给女性“下药”被发现的人,往往并不是犯罪记录缠身的惯犯,而是一些看起来老老实实甚至道貌岸然的普通男性。与此同时,在一些药品卖家的主观认知中,甚至觉得自己做的只是一门普通生意。

  买卖双方自我感觉“正常”,说明他们的观念出了大问题。在某些曝光“迷药”危害的新闻评论区,甚至有人恬不知耻、公然“求药”。面对这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荒唐言行,有正义感的网友还应共同努力,营造出对此类不良观念“露头就打”的舆论氛围,筑牢尊重女性、抵制不法侵害的社会共识。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彻底洗掉那些不见容于现代文明社会的“精神遗毒”。

责任编辑:杨逸凡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