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我国加快推动精神障碍患者就医康复工作

发稿时间:2022-10-10 11:37: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青年网

  今天(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精神障碍患者就医康复工作。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有660万,90%以上的患者得到照顾、治疗。此外,我国加强重点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建设。目前,全国有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机构5936家,跟2010年相比,增加了205%。有全国精神科执业注册医生5万多人,和十年前相比增加了144%。

  小丽今年28岁,2012年,她被确诊为精神障碍患者。

  患者的父亲:(孩子确诊后)都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一天抽5盒烟,吃不好睡不着,着急啊,就是这么一种心情。

  根据小丽的病情,医生为她制定了专门的治疗方案,并跟踪她的作息和饮食情况,动态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丽的病情逐渐得到好转,如今已经基本实现生活自理。

  患者的父亲:现在慢慢地走出来,孩子也渐渐好多了,也有伤残补贴,使我们又有了生活的勇气。

  精神障碍患者大多数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并定期进行康复训练。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院长 肖存利:病人从家里边走出来,其实这一步是最难最难的。一旦宅在家里边,想要让他从家里出来是很困难的。我们会通过各种的(方式),我们把它叫“敲门行动”,就是一遍一遍地去唤醒病人(接受治疗)。

  让精神障碍患者在康复中重拾笑容

  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有1180多个区县开展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让越来越多的精神障碍患者在康复中重拾笑容。

  在北京市西城区精神卫生保健所,精神障碍患者在康复师的带领下,正在接受音乐康复训练。

  患者的母亲:(孩子)通过参加活动(变得)开朗一些,也愿意接触人,愿意跳舞、唱歌。我心里(都)畅快了,觉得快乐了。

  小红的母亲介绍,自从定期参加康复训练后,小红逐渐变得爱与人沟通,也能帮助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患者(化名)小红:我觉得(康复)活动帮助我挺大的,所有的烦恼差不多减了一半,因为有活动可以参加,有好多新朋友可以聊天。

  在北京市西城区精神卫生保健所,有心理咨询师聆听患者和家属的倾诉,康复师进行沙盘游戏治疗,VR减压区、运动减压区、阳光小屋等康复设备帮助患者缓和心理压力、释放焦虑。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院长 肖存利:看到家属和病人脸上的笑容,(患者)也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他可能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他可能去找工作等等,我真的觉得很欣慰,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康复达到了一些效果。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早预防早治疗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专家呼吁,要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心理精神需求,早预防早治疗。

  被确诊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小敏,曾经一度无法正常上学,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她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自学本科的全部课程,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 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 郑毅:其实早来早治疗效果是很好的,(小敏)十三四岁就得了病,但是积极(进行)早期治疗、早期预防,恢复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它是有很好的药物治疗的,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心理问题如果在童年时期早期调整好了的话,可能会减少成年的心理健康的问题。

  郑毅告诉记者,在6~16岁的在校学生当中,有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疾病,但往往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

  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 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 郑毅:我们从小的心理健康指导、培养这方面是不足的,特别是家庭教育是比较缺乏的。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病耻感和社会歧视,怕有了记录以后影响孩子前途,这些担忧特别多,最后不得不来才来。

  专家指出,如果能够早发现及时治疗,精神类疾病是可以防治的,很多的偏见和歧视是来源于对精神类疾病的不了解,对心理健康的不重视。要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强化精神障碍预防,进一步推动精神残疾康复工作,营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总台央视记者 高伟强 李墨白 王新琦 汪晓霖 陆露)

原标题:世界精神卫生日丨我国加快推动精神障碍患者就医康复工作
责任编辑:张毅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