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一碗米粉如何从餐桌走向直播间和田间地头

发稿时间:2022-09-29 18:3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孟佩佩 中国青年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瓜果满园、新稻飘香,丰收季到了。湖南省常德市,霸蛮千亩绿色专用稻基地种植的稻谷,在成熟后被直接送到了“5万吨米粉智能生产基地”。在这里,稻谷经过一系列制作工艺的操作,就成了如今在全国各地都可品尝到的霸蛮湖南米粉了。

  如今,“得供应链得天下”成为餐饮业的共识,产业上下游的联系也越发紧密。但两年多前在朋友圈里写下“全年开拓150家店”的霸蛮湖南米粉创始人张天一,也没想到经历疫情反复冲击,这条曾经不在规划中的产业链反而建立起来了。

  时间回溯到2020年年初,霸蛮湖南米粉近60家门店全部停业,收入瞬间归零,七八百名员工无事可做。怎么办?彼时,霸蛮已经推出了半成品米粉,但并未成为主营业务,张天一决定转战线上销售。

  于是,曾在线下门店工作的员工们被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叫“火神山”小组,随时与运输货品的司机沟通路线,保证供应链供应;一个叫“雷神山”小组,经过两周多时间的紧急培训后,开始了24小时直播。2020年3-4月,霸蛮进行了1000余场直播,最后算下来,当年整体业务不仅没有下滑,反而比前一年增长了100%。

  “原来认为线上销售或许只是主营线下业务的补充,是锦上添花。经历疫情冲击后我们意识到,这是‘雪中送炭’。”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张天一说到,线下餐饮实体店的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必须是两条腿走路,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场景已经变了”。

  就这样,他们被“逼着”尝试第一次转型,张天一也一直在思考,疫情影响的是餐饮业的开店,但不会影响人们的吃吃喝喝。“我认为,未来3-5年间能够持续迭代的连锁餐饮企业,一定会发生本质性变化,即不再是传统的以开店为主,至少要有外卖和电商两大部门,到家和到店相结合,餐饮和零售相结合”。

  “过去的创业者考虑的是怎样抓住机会,现在就要考虑怎么规避风险,规避风险就等于抓到了机会,并且要有风险对冲机制。”张天一谈到,疫情第一年时,我国餐饮收入下滑了近20%,但方便速食和预制菜却增长了170%,“消费者需求在不同场景间来回循环,就像跷跷板一样,这三年来,每次线下生意受影响时,到家业务就会好起来。而疫情恢复后,到店业务又会好起来”。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末,2021年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比重约为21.4%,同比提高 4.5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用餐方式。与此同时,外卖也引爆了预制菜行业,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3500亿元,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不过,当餐饮业纷纷布局线上业务时,张天一也没有放弃继续开店。据他介绍,2021年霸蛮新开了150家门店,数量是过去6年的开店总和,“过去我们可能会认为要集中在北京开店,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店的经营安全反而比效率要更重要。去年开始,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相对分散地开店,东方不亮西方亮,今年北京疫情时,还有外地门店的经营进行支撑”。

  与此同时,张天一也一直在思考,消费者怎样能吃到一碗更健康、更好吃的米粉?米粉是大米深加工的产品,爽滑、不粘牙的秘密是淀粉含量25%以上的早稻籼米。于是,他和家乡的农村合作社谈成合作,让当地农户定向种植、定向收购早稻。让他感到开心的是,曾经由于早稻米不好吃、不好卖,很多农户不愿意种植,但由企业方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时,农户种植一亩早稻田就能增加10-20%的收入。

  “湖南是粮食大省。比如,市场上一吨大米的售价可能是3600元左右,我们做成米粉可以卖到7000到1万元,也就是说,可以将大米的附加值直接提升一倍。所以我们做米粉产业时,实际上也在把大米这样的初级原材料更好地进行附加值提升。”张天一觉得,拉动上游农户就业、增收致富,提高了早稻的附加值,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这是一件既有商业价值又有社会价值的好事,当地政府、企业也非常欢迎”。

  小米粉背后也有大产业。张天一说,为了做到产业链溯源,他们在绿色专用稻基地附近,还建成了5万吨米粉智能制造工厂,在这里稻谷会经过标准化的工艺,制作成湖南特有的米粉,标准严苛,如今已经投入生产使用。

  “创业之初,我们也不会开店,那就学。现在我们开设工厂,依旧不会,还是要学。这是创业者必须要具备的,面对未知领域的挑战,要不断去学习。”他笑称,“我的学习方法很简单,就是标杆学习,找10个建工厂领域最好的人,跟每个人聊两个小时,拿笔记本做一下笔记,也就大概知道建工厂是怎么回事了”。

  张天一说,他们用了两年时间建厂,去年12月搭建完成全数据化、全自动生产线,做了自己的综合管理系统,今年5月正式投产,“我们希望能把湖南米粉产业化、标准化和数字化”。

  在标准化工厂中生产出的米粉,与在店内吃到的米粉相比,口味、品质又该如何得到保障?张天一说,从建立标准到把最终参数输入全自动生产线设备中,他们做了大量工艺创新,“比如,在生产线上,我们实际上用了8次混合技术,让大米淀粉和水进行充分混合,在混料环节,用调整好的米粉混合度进行标准建立,整个生产环节可见可控”。

  在他看来,预制菜形式的兴起,也源于供应链技术的成熟和食品工艺的成熟。“在牛肉汤料包生产上,我们也采用了独特的高温炖煮工艺,不添加防腐剂,在家煮一碗米粉和到店品尝的口味基本接近的”。

  工厂投入使用后,他们在当地招聘了50余名工作人员,还把直播团队放在了当地,“有知识的小镇青年可以在本地就业,在工厂工作的青年操控电脑屏幕,直播团队走向田间地头,给了他们素材的同时,也为品牌做了宣传,是一件双赢的美事”。

原标题:一碗米粉如何从餐桌走向直播间和田间地头
责任编辑:白珂嘉
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