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停电是经常的事,停电时只能靠应急电源和手电筒继续手术。还(时常)会停水,后来我们有经验了,自备桶装水,在外部先清洁洗手,再用消毒液洗手,才能开展工作。”在今天上午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第27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长赵兴山介绍了我国援外医疗队在非洲遇到的困难。此次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进展与成效,中几医院取得的成绩并非个案。
当地医疗资源的匮乏也更加凸显了中国援外医疗队工作的重要性。几内亚新生儿和儿童脑积水发病率比较高,医疗队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安全性,成功完成了100多例脑积水手术,最小的患儿出生仅两周,受到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认可。赵兴山说,中国医生在当地深受信赖,中几友好医院被当地人认为是最好的医院,甚至吸引了周边国家的患者前来就诊。
发布会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何炤华在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问时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优化了援外医疗队的管理,提升了援外工作的能力和效率,与驻在国真诚合作、厚植情感,造福当地人民。
目前,我国和41个国家的46家医院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支持心脏、重症医学等重点专科中心建设,帮助受援国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何炤华举例说,以前坦桑尼亚许多心脏病患者只能到海外就医,经过我们和坦方合作,以及多年的努力,现在他们能够就近在当地的中方援建医院看病,甚至周边邻国的许多病患也慕名前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迅速向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的34个国家派出了37支抗疫专家组。“那个时候出行、机票、航班都是困难,但是专家组成员不畏艰险、万里逆行,昼夜不停地同有关国家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卫生部门等座谈交流,提供咨询,深入疫区、病毒检测实验室、方舱医院等抗疫一线进行技术交流指导,向医疗机构、实验室等相关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何炤华说。
从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中国医疗队,中国医疗援外工作已经开展了近60年。这些年,我国向遍布全球的7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了2.8万人次的医疗队员,诊治患者2.9亿人次。
医疗援外是一项长期工作,有些医疗队所在的地方疟疾、伤寒等传染病很常见,甚至埃博拉这样的烈性传染病也时有暴发,同时,新冠疫情给医疗队的工作也带来更大的挑战。为了保障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安全,我国采取了预防接种、加强驻地管理、改善生活条件等措施,同时,增强急救药品、急救设备等物资的储备,目前,要求动态保障6个月的防疫需要。通过这些努力,近年来,中国医疗队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