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女子剪发被4部手机直播,凭啥不能叫停?

发稿时间:2022-09-01 21:0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任冠青 中国青年网

  “他用4台手机对着我拍,我不同意,他就说我落伍!”据《长江日报》报道,近日,周女士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反映,自己到家附近的理发店剪发时,发现理发师竟在同时用4部手机直播剪发过程。她要求理发师停止直播,对方没有立即移开镜头,还称她“落伍”,“又不是明星,普通老百姓怕啥?”

  在打扰他人时,需提前征求对方意见,这本来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但在直播时,一些人却将镜头视为“免责通行证”,诸多冒犯行为也似乎变得“理直气壮”起来。这位理发师所谓“露脸顾客非常多,绝大多数人不会提出反对意见”“现在直播常态化了,普通老百姓怕啥”等说辞,显然是慷他人之慨,跨越了日常行为的边界。

  顾客前往门店理发,是接受服务的,不是配合“演出”的,完全有权拒绝直播带来的打扰。至于那些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的顾客,究竟哪些是愿意互动“露脸”,哪些是在理发师的话术诱导下被动同意的,也值得商榷。很多时候,由于担心拒绝请求会让服务质量打折扣,或是碍于理发师的各类劝说,一些顾客只能无奈接受门店的非常规要求,他们虽然嘴上不说,内心却十分不适。

  前几天,笔者在小区附近的理发店就经历了这样的“恼人时刻”。这是一次看起来非常“清爽”的“洗剪吹”,全程没有令人烦恼的推销,也没有没完没了的“尬聊”,“顺利”得甚至让我有些意外。直到去前台埋单时,我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理发师诱导着问我是否满意,在得到礼貌性的肯定回答时,对方才“图穷匕见”,要求我给他们店铺在线打五星好评,还以“我们工作人员写得快”为名,一把拿过我的手机,“替”我输入评价。我脸上虽然挂着假笑,心里却早已把这家店拉黑。我不禁感慨:这又是一起自以为掌握了流量密码,其实丢了人心的典型案例,与武汉的那家理发店殊途同归。

  这些年,很多个人和商家都陷入了这种引流焦虑,除了粉饰网络点评,“万事皆直播”似乎也成为一剂化解焦虑的药方。如果使用得当,直播当然可以帮助自身扩大影响力。但这说到底都是锦上添花的事,若因此耽误了自己的主业,甚至侵犯了他人权利,就不该被容忍。

  稍加梳理会发现,这种让直播镜头充满冒犯性的事情并不少见:今年1月,山东一名医生在网络上直播妇科手术,被指暴露患者隐私;2019年,某网红餐厅私自直播食客吃相,也曾引发争议。一些网友表示,有时走在路上,也会遇到未经同意的“怼脸跟拍”,或是成为他人视频中的“人肉背景”。可见,步入“全民直播时代”,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直播规范,建立有关直播礼仪的共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所谓直播礼仪,就是要明确行为边界,不能因直播是新生事物就堂而皇之地打扰他人生活、侵犯别人权益。有关直播前应征求对方同意,对视频中的“无关”路人进行避开、打码,避免在休息时段打扰他人等共识,应该被自觉遵循。

  另外,一些擅自直播行为已然构成了对他人隐私权和肖像权的侵犯,应当被依法依规处理。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柳正权就表示:在理发师擅自直播顾客剪发一事中,顾客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拍摄并赔礼道歉。如对方拒不配合,顾客可以保留直播视频内容和消费记录,到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法院起诉。

  考虑到普通人向法院起诉的维权成本较高,相关直播平台不妨同专业协会加强合作,通过设置“一键举报”功能、关闭违规账号等方式,敦促直播者规范自身行为。同时,可以进一步细化社区规范,优化推荐机制,营造尊重他人、健康向上的直播风气,从而对直播者言行形成社区性约束。

  在“剪发被4部手机直播”一事中,周女士的拒绝行为不是“落伍”,而恰恰是权利意识的彰显。面对未经同意就对准自己的镜头,每个人都应该有不予配合的底气,法律也应当保护每个人坚决说“不”的权利。

  撰文/任冠青

原标题:女子剪发被4部手机直播,凭啥不能叫停?
责任编辑:张毅
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