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7月10日,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先行先试推进会在广州高新区举行。与会院士,国医大师及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共同探索推动中医药与信息等多学科协同融合创新的方式。
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先行先试推进会现场。李剑锋/摄
会上,“黄埔杏林创新谷”“中医体重管理研究院(科创中心)/专科”“新黄埔联创院——海河实验室”“开发区‘上管老’高层次人才父母健康促进服务”等多个中医药领域重点项目签约。
当天,联创明医医院揭牌。这是一所以探索未来全生命周期健康医学模式、突出中西医结合和慢病管理为特色的新型医院,将依托联合创新研究院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全国优质中医资源,推动中医药与信息等多学科协同融合创新。目前,联创明医医院集聚了7位国医大师,能够依托12家联创单位背后的1000多名专家团队成员进行线上会诊。
“这个医院把全国的名医都汇集在一个平台,对各科疑难病症进行会诊,达到预防、治疗、康复,是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医疗方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介绍,该院集聚了我国中医药、大数据、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多学科的优势力量,将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先行先试提供应用场景,努力建成“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功能全面、运行灵活”的智联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认为,传统医学与时代的对接点就是它的服务形态。中医学和当代医学的结合,就是用智能化的方式创新服务内容,将医学诊疗手段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在多学科交叉下创新诊疗模式。“在这个平台上,全国的病人可以找到全国的医生。”
值得关注的是,刚刚启动的“中医药阻抑新冠肺炎传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专项”,将组织国内多所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共同完成技术攻关任务,征集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的新冠肺炎预防方,采用细胞动物模型、临床研究等方法,筛选其中阻止病毒感染、调节机体免疫效果显著的预防方,形成专家共识并向全国推广。
国医大师梅国强认为,在“中医药阻抑新冠肺炎传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专项”中,可以系统整理古代已经形成的相关专业防疫知识,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不断变化的病毒。
张伯礼指出,要加强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以提升防疫效果。“对密接、有高危风险人员,我们建议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期服用中药,有保护的作用。”团队在天津、上海、吉林都做了相关的实验,有了相关的数据,密接人群服用中药以后阳性检出率要减少30%至50%,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目前,广州高新区已建立大规模GMP生产基地、GAP药材种植基地,构建了一条集中药资源开发、新药研发创制、中药先进制造、现代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全区集聚21家获批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中药生产企业,中药批准文号超过450件。全区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规模突破1700亿元,中医药产业营收超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