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云端上的青春方阵

发稿时间:2022-05-19 06:1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晏良 冯亚坤 郑天然 中国青年网

  岗巴营5592观察哨战士正在执勤。 王乾/摄

  5月初夏,喜马拉雅山脚下依旧寒风呼啸。站在以海拔命名的5592观察哨里,望着茫茫雪山,西藏军区岗巴“高原戍边模范营”下士田海生备感骄傲。作为该营的一员,他以守卫在岗巴边防线为荣。

  岗巴边防线位于西藏高原西南端、喜马拉雅山中段,平均海拔4810米,拥有全军最高哨所之一——5592观察哨。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有人说在岗巴,即使躺着也是一种奉献。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茬茬岗巴营官兵手握钢枪驻守于此。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祖国边防,筑起一道云端上的钢铁屏障。

  用下士王鑫的话来说,能够成为岗巴营的一员是幸运的。在平均海拔4810米的高原上,岗巴营是远近闻名的功勋集体,是荣誉的象征。所属查果拉哨所曾被国防部授予“高原红色边防队”荣誉称号,该营被原成都军区授予“岗巴爱国奉献模范营”荣誉称号,后来又被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

  戍边护国是岗巴军人扎根于此的意义,与之相比,恶劣的环境不值一提。这个营的每一位官兵都深知一个基本的道理:西藏的稳定关乎全国的稳定,西藏的发展关乎全国的发展。用他们的话说:“我们的哨位,就是祖国的象征。”

  王鑫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执行巡逻任务时的场景。他跟随巡逻队翻越海拔6200多米的曲登尼玛冰川,一路上摔倒数次,衣服被碎石划破,身上划出大大小小数道口子。强忍着伤痛,王鑫坚持跟上大部队的步伐。等到抵达终点,这个小伙子忽然感觉像迈过了一道坎儿,瞬间长大了。看着脚下走过的辽阔雪原,他第一次体会到作为边防军人的责任与使命。

  与王鑫同年入伍的战友雷银臣,同样为来到岗巴营而感到骄傲。他形容在岗巴戍边,“刚入列是铁,千锤百炼后成钢”。雷银臣记得第一次巡逻时,路上的风很大,他的帽子都被吹掉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后来,他想方设法“斗风”,戴小一号的帽子,很快对这条巡逻路也做到了如指掌。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岗巴县边境线长,进出境通道多,驻守在这里的岗巴营官兵深知哨位是捍卫国家“永久利益”的第一道防线。为了守护边防线的稳定与安宁,战严寒、斗风沙、抗缺氧,早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00后战士罗贵宝初来岗巴时,一度不适应艰苦的环境。在城市里待久了,他习惯把“佛系”“躺平”等网络用语挂在嘴边。但在岗巴营官兵奋力强军固防的氛围感染下,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拼搏向上,“牢牢钉在祖国边防线上”的信念也在罗贵宝心中扎下根来。

  很快,不甘落后的罗贵宝也学着战友的样子加练体能。为了提升身体素质,他每天仰卧起坐、深蹲起立、俯卧撑“3个100”一个不少,每周5公里越野、冲哨楼、冲山头“3个3次”一次不落……功夫不负有心人,罗贵宝快速成长,在训练“龙虎榜”上持续霸榜。巡逻路上,他也常常冲到排头,很快成为训练“尖子”,走上班长岗位。

  在该营四连指导员薛涛看来,岗巴营官兵身上传承着一种“战天斗地”的战斗精神。“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岗巴营官兵们想得最多的,是挣脱自然束缚,突破发展瓶颈。”薛涛说,“不能让冰雪封住思路、堵住出路!”

  高海拔地区训练易缺氧,影响训练效果,官兵们便找来背包带和鹅卵石,将背包带缠在头上,然后在两侧的太阳穴压上鹅卵石,以此缓解缺氧造成的头疼。一次班防御战术演练,官兵们在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阵地上跨越战壕反复演练10余次。因严重缺氧、运动量增大,多数官兵脉搏每分钟高达140次,面部充血,嘴唇乌紫,但仍没有人放弃。大家不约而同坚持着,直到每个人的战术动作和冲击速度都达到教案规范为止。

  2017年9月,某新型火炮列装部队,该营组织官兵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边验证,结合驻防特点编写《高原操作使用手册》,两个月后参加上级组织的演习,成功实现首发命中。2019年,时任营长姜军带队参加上级组织的集训,考虑到他们长期在高海拔地区服役,集训队建议暂缓体能考核。但官兵们毅然谢绝了特殊关照,最终以优秀成绩全部通过考核。

  这正是岗巴营官兵追求的又一重要目标,利用现有条件探索练兵备战新方法。不少岗巴营老兵都记得,一年隆冬,在被冰雪“冻结”的岗巴边防,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一时间引擎轰鸣,车轮滚滚,雪尘飞扬,官兵从潜伏的雪地下、沟壕里跃起,向立足未稳之“敌”反冲击。

  隆隆枪炮声唤醒沉寂的雪山,岗巴营成建制反击作战战法检验性演习取得新进步,令在场指挥的上级首长连声称“好”。随后的几年内,岗巴营在雪地步坦协同、装甲车雪地快速机动、高寒缺氧条件下保持体温体能、在雪地强光照射下的步兵炮兵精确射击等10个高原战法、保障法新课题训练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代代岗巴军人像钢钉一样扎在边关战位上,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凝聚成‘岗巴精神’,形成了初心不改、逐梦强军的强大磁场。”一位西藏军区领导曾这样评价岗巴营的官兵。

  在岗巴营,每个人都牢记着自己走上岗巴的使命——“不能把祖国的领土守小了,不能把国家的主权守丢了”。毗邻营区的山坡上,有一幅用岗巴石镶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巨幅地图,中央刻着岗巴军人的誓言:“祖国在我心中。”

  然而大多数时候,岗巴军人的英勇拼搏与无畏付出鲜为人知。驻守在无人的“生命禁区”,官兵们常年与雪山风沙为伴。这里终年积雪、寒风彻骨,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5%左右,被藏族群众称为“鹰都飞不过去的地方”。老营长张正庸曾感慨说:“岗巴军人的奉献观有两个基点,一是希望理解,二是重视自励。我们的爱国奉献教育也具有冰峰般沉默的特色,这与守边人相对‘孤独’的生活环境和性格有关。”

  岗巴军人最喜欢的歌曲《什么也不说》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查果拉哨所前任班长吕永喜曾赴北京参加全军优秀班长表彰会,在观看完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后他激动地说:“太阳在升,太阳知道岗巴军人;国旗在升,国旗知道岗巴军人!”

  事实上,相比于为人所知,官兵们更在意的是如何守好边防。在该营查果拉哨所,每年上哨之前的“争抢”不亚于一场“决斗”。一名战士怕自己“落选”,连续递交了7封申请书。大学生士兵张伟则在得知去查果拉的名单里没有自己后,难过地哭了。

  在官兵们看来,“守哨的时间有限”,必须争分夺秒。副连长刘定忠从当排长开始,便年年写血书主动请缨。第三次上查果拉时,他被查出血色素浓度超出正常值70%,营领导和医生纷纷劝说,仍然没能拦住他。

  “无论是谁,只要到了边防线上,站在界碑旁,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抚摸着刻有“查果拉主峰”几个鲜红大字的石碑,查果拉哨所前任哨长廖景源说,在官兵们心中这种使命感会超越一切。

  他记得一名战士被母亲催着退役回乡办公司,却仍坚持选择留队,成为一名军士。在给父母的信中,这名战士写道,“到部队后,我学会了自立自强、如何面对困难。我现在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田海生也在岗巴收获了别样的成长。18岁初上岗巴时,他一度被恶劣的自然环境“吓蒙”,心里打起退堂鼓。如今这个计划“干两年就回家”的小伙子爱上了岗巴。在风雪高原上,他的皮肤被晒成“岗巴黑”,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已经成长为连队的骨干。

  现在,和营里的前辈们一样,田海生和战友们抢着上5592观察哨,争相参加巡逻任务。在这片距离首都北京3880多公里的岗巴雪域,这群年轻的岗巴军人正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手握钢枪走上边防哨位。站在雪山之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边防军人的使命,叫响一代代官兵共同的口号:“卫国戍边,青春无悔。”

  晏良 冯亚坤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云端上的青春方阵
责任编辑:高秀木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