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上海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总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介绍了一系列针对个人的金融帮扶措施: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逾期信贷业务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针对受疫情影响、个人房贷还款困难等问题,当地也鼓励金融机构“应延尽延”,推出延期还款、调整还款计划等措施,缓解客户还款压力。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几乎所有上海市民的行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其中,不乏有工作和生意受疫情冲击较大、收入明显下降的个体。而在上海之外,施行全域静态管理,为市民生活按下“暂停键”的地方也不在少数。
不论身处哪座城市,从事何种行业,这些因疫情蒙受损失的人,都是病毒传播次生影响的受害者。这时,由有关部门在制度层面上为其生计“兜底”,防止个体的财务、信用状况受到连带影响,无疑是政府设计防疫配套措施中的应有之义。
对普通人而言,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与规模,都不可预知,更难以提前防范。疫情可谓典型的“不可抗力”,遭遇不可抗力,相当于“命中倒霉”,既不是受害者自己的责任,也不涉及任何人的过失。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在制度层面上削弱乃至消除不可抗力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既是一个“有为政府”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能体现公共政策对广大群众的温暖关怀。
值得指出的是,不论是在上海还是其他地方,许多个人收入下降的情况,都与疫情防控政策密切相关。不论是精准防控、封闭防控还是全域静态管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当地经济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即便是最审慎、对民生影响最小的疫情防控措施,也会给直接被隔离、被停业的个体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立足大局,比起疫情失控可能给国计民生造成的损失,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当然是值得付出、也必须付出的成本与代价。但是,这些成本与代价,不能由受影响的民众独自承担。
自疫情之初,武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封城”以来,全国各地绝大多数人对政府制定的疫情防控政策都高度配合。这既是我国政府用过硬的“防疫成绩单”换来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抗疫的心态体现。面对人民群众的坚定决心,有关部门不能辜负这份得来不易的配合。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因此,政府必须尽可能防止疫情防控的成本和代价落到个体头上。紧急状况之下,政府把公众保护得越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就越强,各项政策也就能推行得越顺畅。如今,上海金融系统明确维护因疫情影响可能无法还贷者的利益,便给所有担忧自己可能“手停口停”的市民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此时此刻,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坚决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是我国不能动摇的关键抉择。在落实过程中,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决定着我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动态清零”的制度优势。
以针对性的支持对受到政策影响的个体加以帮扶,正是有效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良策。近段时间,除了上海以外,北京等受到疫情影响的城市也先后出台了租金减免、减税降费等一系列面向个人和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措施。我们也希望各地都能对疫情防控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好预案,尽力减少群众的损失。
撰文/杨鑫宇
编辑/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