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兵儿子”似亲儿子

发稿时间:2022-04-28 06:17:00 作者:陶李 李月成 王裴楠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儿子,啥时候把大宝二宝接过来呀?”刚回到家,王妈妈就拉着李志标的手,催促他把媳妇和两个孩子接到身边来住。李志标一边放下刚买的菜,一边跟王妈妈解释,等二宝再大点就接过来。王妈妈口中的儿子并非她的亲生儿子,而是陪伴了她15年的“兵儿子”。一声“妈妈”,一句“儿子”,让这份亲情跨越血缘相逢。

  2007年7月,家住吉林通化的王德兰老人在短短两个月内接连遭受儿子、丈夫相继离世的打击,一度丧失了生活的希望。这些年,在“兵儿子”李志标的悉心陪伴下,王德兰慢慢走出了失去亲人的悲伤,而在王德兰老人的无私关怀下,孤儿李志标也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那年7月,王德兰老人的儿子因脑部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同年9月23日,她的老伴因患心梗久治不愈,再加上失去儿子的沉重打击,病情骤然加重,撒手人寰。短短两个月零八天,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王德兰老人经常以泪洗面。

  每逢节假日,当街坊邻居沉浸在团圆的欢乐氛围中时,王德兰老人的内心显得愈发悲痛。有一年除夕,王妈妈偷偷从姐姐家跑了出来,在桦树岭的凉亭里吹着冷风哭了一个晚上,直到大年初一才独自下山。沉重的打击也让王德兰的体重骤减到40公斤。

  2008年10月以来,李志标所在单位与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计生局携手开展了“为空巢家庭送‘兵儿子’”活动,单位的战友和他相继成为王德兰老人的“兵儿子”。

  母亲难产去世,9岁时又失去了父亲,李志标对亲情的渴望比其他人更为强烈。逢年过节看到战友和家中的父母打电话,李志标总是孤零零地望着窗外。遇到单位其他战友家属来队时,他也只能投去羡慕的目光。

  当单位组织为“为空巢家庭送‘兵儿子’”活动后,李志标的班长谭振林成了王德兰老人的第一个兵儿子,每次去王妈妈家,谭振林都会带上李志标。久而久之,李志标情感上已经把王德兰当成了自己的亲妈妈。2012年年底,谭振林退役回家,平日里胆小的李志标主动申请接下照顾王德兰老人的接力棒,如愿当上了王妈妈的“兵儿子”。

  从此,只要一有机会,李志标就会拉着战友一起去王妈妈家。王妈妈爱吃猪肉韭菜馅饺子,细心的他总会在去之前买好猪肉、韭菜和白面。刚开始去王德兰老人家时,看着战友们一口一声“妈妈”亲切地叫着王德兰老人,陪着老人唠嗑。从未拥有过母爱的李志标,面对这个亲切的称呼却怎么也喊不出口,他只敢用“干妈”来称呼面前这个慈祥的老人。

  “你要是认我当干妈,就干脆别叫我妈了,我现在就拿你当亲儿子。”李志标不知道的是,在朝夕相处过程中,王德兰老人早就把眼前这个懂事的年轻人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李志标回忆当时的情景说:“20多年了,‘妈妈’这样的称呼对我来说是一种奢求,从那一天开始,我终于叫了第一声‘妈妈’,同时也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当好这个儿子。”

  提起李志标刚来自己家时的场景,王妈妈泪眼汪汪。皮肤黝黑发亮、手上都是老茧、不敢大声说话,是李志标给王德兰的第一印象。细心的王德兰也通过谭振林了解了李志标的家庭情况,看着眼前从小就缺乏父母关爱的年轻人,每次吃饭时,王妈妈总会给他多添一些饭、多夹几筷子菜。

  一次聊天中,李志标得知王德兰有个“心病”:老伴和儿子的骨灰仍存放在殡仪馆里未能下葬。2014年清明前夕,他拿出1300元,在连队和社区帮助下,终于帮老人完成了心愿。看到老伴和儿子终于入土为安,王德兰抱着李志标哭了近半小时,她心里从此也真正接受了这个“兵儿子”。

  第二年腊月廿六,李志标和妻子在山东老家登记结婚,王妈妈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到婚礼现场。靠政府低保救济和给通钢食堂拌咸菜获得一点微薄收入的老人拿出2000元给儿媳妇买了一枚戒指,王妈妈告诉儿媳妇,这是婆婆送给她传家的物件。

  婚礼当天李志标给王妈妈打来电话,说着说着就哽咽了,想着王妈妈在自己大喜的日子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家里,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元宵节刚过,李志标就带着妻子赶回来,王妈妈也早就在家里备好饭菜等着他们。

  一转眼15年过去了,如今,幸福的笑容总能爬上王德兰的眼角。每次部队驻训前,王德兰都会把亲手缝的鞋垫送到李志标的部队。王妈妈把对李志标无私的爱一针一线都缝在了鞋垫里,李志标垫在脚上,暖在心里。自从有了妈妈,李志标也比以前更自信、阳光,天冷了他记着缴取暖费,天热了给妈妈送去凉席风扇,过年了为家里贴好春联。

  爱,让王德兰老人和李志标又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在妻子生下第二个儿子后,由于担心王妈妈的身体,李志标便将妻子和两个儿子送回了娘家,打算等二儿子大一点再带到王妈妈身边。每次回家,王妈妈却总是催着李志标早点把孩子和儿媳妇接过来。

  “是部队给了我一个不是亲儿子却胜似亲儿子的兵儿子,当他第一次叫我妈时,我便决定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他。”老人在给部队的信中写道,“这份亲情比亲生的还要亲,让我终生难忘。是这项活动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是部队给了我这样一个好儿子。”

  陶李 李月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