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借“3·21”东航飞行事故造谣:哪有那么多惊天阴谋

发稿时间:2022-04-14 06:02: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杨鑫宇 中国青年网

  4月11日下午,中国民航局举行4月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吴世杰对“3·21”东航飞行事故的调查进展作出了澄清性的通报。吴世杰表示,“3·21”事故目前还在调查中,还不能给事故原因和性质下结论。与这一事实相对的,正是此前在境内外互联网上传得甚嚣尘上的种种谣言。

  尽管事发班机上的“黑匣子”尚未完成解读,事故成因也远未明确,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信口开河,言之凿凿地宣扬自己臆想、编造出来的“另类真相”。在民航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前,已经有多个版本的谣言将矛头指向机组成员,渲染事故系人为因素所致的“阴谋论”。在这场造成132人遇难的惨烈悲剧面前,此类谣言的性质无疑极端恶劣。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凭空将事故责任扣到特定遇难者头上,既是对他人名誉的诽谤,也是对死难同胞的亵渎。

  面对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的不利局面,有关部门及时出面,公开辟谣,为社会大众澄清了事实,也为受到谣言伤害的个体主持了公道。然而,面对这些谣言,辟谣不应成为反思的终点。此类谣言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心态,为何没能“止于智者”,社会又应如何对此加以防范和治理?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从事实中的细节入手,捕风捉影、滥加联想,是许多谣言的“基本操作”。在涉及“3·21”东航飞行事故的“阴谋论”式谣言中,民航系统“主动采取措施,帮助飞行员、乘务员和安全员纾解心理压力”的事后应对,不幸成了捕风捉影者用以展开联想的“创作素材”。

  事实上,正如民航局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解释的:“3·21”事故对民航一线从业人员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一定冲击,部分员工情绪波动,尤其是部分年轻空勤人员出现应激心理反应,情绪较低落,基于这些原因,有关部门才着力于加强民航队伍的心理建设。然而,“阴谋论”式谣言的鼓吹者和信奉者,总是喜欢以最大的恶意揣度他人。但凡有任何联想空间,他们都倾向于相信更具阴谋色彩的耸动叙事,而拒绝接受更简单、平淡和符合逻辑的解释。从本质上看,“阴谋论”谣言的流行,是反智主义侵蚀大众心智与公共舆论的表现。

  在任何社会中,崇尚理性与反智主义,都是一组长期拉锯、互相对抗的力量。前者的力量,需要众多有识之士努力建设与维系。后者则寄生于人性的阴暗面中,一有机会就见缝插针,乘虚而入。在“3·21”东航飞行事故中,那些恶意揣度机组成员的谣言能大肆流行,甚至骗倒不少学历不低、阅历不浅的人,就说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我们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几乎每起悲剧性的事件发生之后,都会传出各种骇人听闻的“惊天阴谋”,直到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刻,这些“阴谋世界”才会瞬间坍缩。举例而言,在马航MH370事件中,由于真相至今未能查清,各种荒诞不经的谣言已经盛传8年之久,纵然屡被辟谣,但仍在互联网的大小角落中维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对于这类谣言,只靠“一事一议”式的辟谣,并不足以根绝其生存土壤。只有在社会范围内压制住反智主义的抬头趋势,针对“阴谋论”思维展开针对性的驳斥,普及逻辑知识和媒介素养,才能让公众告别轻信,以理性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表面上看,谣言会在事实真相面前不攻自破,但在更深的层次上,人性中的某些弱点,也是不断孕育谣言的温床。对此,我们不仅要用事实对抗谣言,也要从根本上为自己打好理性的“思想疫苗”。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借“3·21”东航飞行事故造谣:哪有那么多惊天阴谋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