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要成好作者,先当好读者

发稿时间:2022-03-15 06:1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翻开书本,精彩绝伦的世界便会展现在眼前: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巍峨峻拔的皑皑雪山、波澜壮阔的汪洋大海、奇伟瑰丽的玄幻天地……如果说读者是书中世界的游历者,那么作家就是它的建构者。

  在少年意气狂放不羁的青春岁月里,你是否也有过一个用笔杆创造世界的梦想?

  在《强国课堂》第三季中,70后作家徐则臣向青少年讲述了成为作家的心路历程。

  ——————————

  我是一名文字“建筑师”,也就是作家。和你们一样,我也曾从学堂中走出,并选择奔向创作的怀抱。如果你问我:是什么力量吸引我选择作家这个职业?那么我想,阅读就是我的指路明灯。

  我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家里可读的书只有爷爷订阅的《半月谈》和《中国老年》。一个是纷繁复杂的时政热点,另一个是老年人的心灵感悟,这二者似乎与还是“小不点”的我格格不入。但书中通俗、规范的文本拓展了我的视野,无形中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这两本杂志就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

  人不可能总是冲在生活的第一线,因此,阅读就尤为重要。作家是一名“杂食动物”,倘若涉猎不广,那么他就不能见识大千世界,无法拾起犄角旮旯里的知识。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一个人不是好读者,也难成为好作家。

  进入大学,我选择了中文系。受专业影响,我平日需要接触许多文学作品。学校里的图书馆建在山坡上,而宿舍则在山下。每天早晨,我都会抱着一摞书去图书馆,日暮时分,再换一批新书回到宿舍。日复一日,上上下下地奔波。舍友们都“替徐则臣感觉累”,而我却丝毫不知倦怠。图书馆的书就像烘焙坊里香喷喷的面包,而我就是饥不择食的汉子。在那里,我按照书架的排列顺序,从A架一直读到Z架。当时如此强烈的阅读欲望,让现在的自己每每回首时都不禁感到惊讶。

  阅读不仅让人获得众多二手资料,还能唤醒人们藏在幽暗角落里的、沉睡着的记忆。其实,作家的想象力并非凭空产生,而是需要一个导火索来点燃灵感。阅读恰恰能提供这样的契机。读书时,我规定自己每天都要写一首小诗。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自行车座变成了我构思的地点。上下学的路途中想到了金点子,我一回到家,放下书包,就会“哗”地将其倾倒出来。书写这些看似幼稚的文字其实也是自我训练的过程,如同蚂蚁搬家一般,在一次次积累中寻找意义和创新。

  创作时,作者要想把脑中的主人公从后台推到前台,仅靠“望远镜”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放大镜”和“显微镜”,落实到细节里,对细节有感性的认识。这就需要田野调查。我曾经用4年时间创作过一部小说,名字叫《北上》,主要描述的对象是京杭大运河。为充分调查不同的地域间的水文差异,我把这条运河从南到北完整地走了一遍。想保证写作的对象尽可能接近真相,这是作家的责任。

  说到这里,你或许会羡慕作家可以游山玩水的生活,但其实,它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写作有种排他性,当作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就像是穴居动物,对生活的参与感很差。写长篇小说的时候,我总感觉自己像条只身在海上航行的船,四周茫茫,只能看到天海交接,却完全看不到岸。

  创作的过程固然难熬,但是,作家始终在用写作的方式去思考这个社会和时代。无论他在写作时有多么个人化,即使他写的内容是阴暗潮湿的,但他最终是为获得背后的温暖而创作。有价值的写作,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徐则臣口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宛霏 实习生 张桢桢)

  徐则臣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要成好作者,先当好读者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