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05后眼中的别样年味儿

发稿时间:2022-03-14 06:2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视觉中国供图

  虎年春节,你过得有意思吗?

  每当天气渐渐回暖,新春的姹紫嫣红便在徐徐春风中渐渐酝酿。时光流转,春节的习俗也在时间的长河中变化着。

  前不久,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小记者团采访了身边的长辈,跟随他们的记忆,坐上时光火车,探寻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年俗。他们也采访身边的同龄人,呈现出05后中学生眼中不一样的年味儿。

  祖父辈的春节:手头不宽裕VS日子热闹喜庆

  “我很庆幸,我的曾祖父很长寿。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爱讲,我也爱听,尤其是讲他小时候的生活习俗。”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一(12)班同学王兆宸说。

  这个春节,曾祖父给王兆宸讲了有关过年祭祖的故事。

  曾祖父回忆道,在他小时候,祭祖是过年必有的一道仪式。大人们要在红纸上把家谱写下来,摆在祖宗像前,再摆上四道菜。接下来,大人们给祖宗磕头,晚辈给长辈磕头。

  让王兆宸曾祖父印象最深的,是祭祖时大家身上的新衣服,“平时,大家的衣服上有大大小小的补丁,只有过年时,才舍得穿一件新衣裳。”

  说着,曾祖父不忘嘱咐王兆宸,“现在不仅能吃得饱,而且能吃得好,还都上得起学。你要知足,惜福,心存感恩,感谢国家。”

  和祖父辈聊天,中学生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现在的日子和之前比真的是天壤之别。

  “这种感觉,仿佛在曾祖父的记忆里走了一圈,像看了一场电影。”王兆宸说。

  在采访陈亦冉同学的外祖父时,同学们也有类似的感受。当时,老人家眯着眼仰起头,仿佛在追忆逝去的年华。

  半晌,老人家徐徐地说:“那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块儿肉,只盼着过年时邻里街坊杀一头猪,匀给大家一点儿。”

  不过穷归穷,老人家记忆里的春节,过得还是很讲究的。

  比如,贴春联,这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事。腊月三十,午饭前,大人们需要把旧的春联撕下来,再把新的春联贴上去。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的双面胶,我们都是用面粉掺水熬制出来的糨糊,用大刷子蘸上糨糊刷在墙上,对联贴上去既牢靠又环保。”陈亦冉的外祖父讲得绘声绘色,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高二(8)班沈小琢同学的父亲说,小时候过年是从过小年开始的,从小年起,孩子们就可以吃到粘牙的关东糖、平时难以吃到的花生瓜子。他们还可以借着过年的开心劲儿,和父母一起糊窗户、贴窗花。

  “从初一到初五,是过年最热闹的5天,大家走街串巷,互相送出祝福。直到正月十五过后,红火热闹的年才算告一段落。”沈小琢的父亲说。

  说起春节,秦汀萱同学的奶奶的脑海里浮现几个关键词:祭祖,赶集,去庙会,吃素馅饺子,看邻居家放的烟花……

  “小时候家里并不宽裕,我记忆里的春节比较朴素。”奶奶说。

  打开奶奶的记忆之门,同学们发现,春节在大人们忙里忙外的脚步里和爆炒五花肉的香气里渐渐近了,孩子在窗前贴剪纸,屋内破旧如昔,只有桌子上盖了一块红布,第一锅菜已经出炉。

  一阵风吹进家门,是奶奶的父亲,他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拿出一朵绒花,递给女儿。那朵红色的花盛开着,像是暖春已至。奶奶讲给同学们:穷困又如何呢?只要满怀希望与期待,亦是大幸。

  刘博约同学的父亲谈起春节,眉眼间都透着新春的喜气:过大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能穿新衣、领压岁钱。

  “那时候,大部分人家都不富裕,就等着过年置办一身新衣服。”刘博约的父亲回忆,大人给孩子们发了压岁钱,孩子们就拿着崭新的钞票,飞也似地窜到街上,从腊八一直玩儿到十五。

  那时候,孩子们常常出门放鞭炮。刘博约的父亲记得,那时所谓的鞭炮,不过是两厘米长的小炮儿,没有红皮儿裹着,孩子们就一颗一颗地点着玩,那种感觉和现在的摔炮应该差不多。

  “总之,虽然穷,但也很快乐。”刘博约的父亲感慨道。

  05后的春节:鞭炮烟花少了VS网络拜年新风尚

  说起现在的春节,刘博约的父亲总觉得年味儿淡了。他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可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从诗词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到如今安静的除夕夜,“年”似乎不再有那些“盛大热烈”的仪式了。

  05后同学们也纷纷感慨:“春节除了放长假,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有的同学说,每逢春节,总会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这个词都仿佛是热气腾腾的,像空中热烈的烟花。可现在却没有了以往那种浓浓的年味儿。

  沈小琢说,似乎在年夜饭开始的那一刻,她才感受到——原来,过年了。

  刘博约说,身边的同龄人,很少再愿意花时间去“遵循”老的习俗,更多是在微信里互致祝福、发发红包。

  李若萱同学发现,过年回家,亲朋好友团聚一堂,但一些同龄人宁愿抱着手机在虚拟网络“神游”,也不愿意接触真实的亲情,“亲戚朋友就在眼前,可中间却隔着最遥远的距离。”

  沈小琢同意这些说法,不过她还有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如今的年味儿在新技术的发展下,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渗透人们的生活。具体来说,每逢春节,各大社交平台,都会开展类似“集福字”的活动。

  “这是呈现在互联网上的新风尚,是基于科技技术进步的产物。”沈小琢说,“如今,拜年的方式也在不断丰富。视频通话使天涯各处的人们心连心,微信红包让长辈的宠爱如期而至。屏幕上的电子烟花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让空气保持清新干净。”

  在沈小琢看来,这是时代馈赠给人们的礼物,让世界联系更紧密,让天涯海角的游子跨越大洋,看到新年的红灯笼,享受团圆的幸福,也让空气更加清新,让生活更加安宁。

  怀念从前的 享受现今的

  “过年,过的是一种情。我们怀念从前的过年,是怀念一种惊喜和期待;我们享受现今的过年,是享受一种宁静与祥和。”沈小琢说。

  她说,每年春运不论路有多难走,票有多难买,很多人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的旅程。春节,不只是过年,更重要的是亲人的团圆。

  看着电视机传来春晚的画面,沉浸在家人推杯换盏的气氛中。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的笑容撑开了皱纹,弟弟妹妹的吵闹回荡在房间的各个角落,爸爸、伯伯和叔叔们,围在餐桌旁谈天说地、畅想未来。

  ——这就是沈小琢所期待的过年画面。她说,正因为有这样的相聚,才有了记忆里那永不褪色的农历新年。

  在她看来,时代在变化,过年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不变的依然是中华传统节日里人们对和谐与幸福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今年的饺子格外香,这是团圆的味道,它在舌尖上跳跃,在内心里舞动,在血液里流淌,是值得用心品味一生的味道。”沈小琢说。

  (指导老师:李思思 张京灵)

  沈小琢 李若萱 刘博约 秦汀萱 王兆宸 陈亦冉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小记者团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05后眼中的别样年味儿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