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地铁萌娃”肖像权案宣判,家长就该为孩子撑腰

发稿时间:2021-12-31 19:5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黄帅 中国青年网

  日前,备受关注的杭州“地铁萌娃”肖像权案宣判:法院责令被告杜某向原告楼某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10000元、维权费用损失5000元。法院的判决,让相关争议有了一个结果,但其背后诸多细节,仍有不少引人深思之处。

  复盘此案,事情起源于被告杜某的一条微博。当时,杜某发布了楼某女儿的一张照片,并配文称孩子是“日本地铁上的小乘客”。事后,孩子妈妈楼某发现女儿竟然变成了“日本人”,只好在多个网络平台发文辟谣。楼某辟谣后,杜某依然拒不删除侵权微博。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依法维权,以杜某侵害小楼肖像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肖像权是每一位公民都拥有的权利,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随时可能被追究侵权责任。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而在现实中,不少人并不具备相关法律意识,意识不到随意拍摄、发布他人照片,可能存在法律上的风险。

  当然,法律对侵犯肖像权的认定有严格的标准,并不是说只要拍到了别人就涉嫌违法。比如,对一些经常抛头露面的公众人物进行公开合理的报道,即便未征得本人同意,也不构成侵权。此外,以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只要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也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然而,此案中的“萌娃”,既不是公众人物,也不在上述“特殊情况”之中。法院因此认定:被告发布带有原告肖像的图片,但未经原告监护人同意,属于非法使用原告的肖像,被告行为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

  而且,当事“萌娃”只是个孩子,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其肖像权更容易被侵害。好在,“萌娃”家长法治意识较强,能够及时寻求法律的帮助,防止孩子的权利受到进一步侵害。

  对未成年人而言,其本人未必能意识到肖像权被侵犯的后果。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其危害却可能逐渐显现。在此事中,微博配文给小楼“换了国籍”,很容易引起好事者的关注,谁也没法保证,将来会不会有流言蜚语降临到孩子头上。诸如此类的问题,会让家长更加坚定地走上维权之路。越是尽早依法制止侵权行为、让侵权者付出代价,越能避免对孩子造成潜在伤害。

  相比于成年人,未成年人遭遇肖像侵权的情况往往更加隐蔽,也更难维权。“地铁萌娃”被讹传为“日本小乘客”后,其母当即公开辟谣,并拿起法律武器为孩子维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种依法维权的案例越多,侵权者越不敢肆无忌惮。(黄帅)

责任编辑:工蚁
Loading...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