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从城市上空俯瞰

发稿时间:2020-08-25 05:41: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郑萍萍 中国青年网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摩天大楼》《三十而已》都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了摩天大楼。作为现代都市的“标配”,聚合着各类人群的摩天大楼不仅自成一道景观,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创造了新的视野。

  “当他(莱恩)坐在阳台上看向下方的停车场时,虽说只是住在25层,他也有生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在俯瞰,而非仰望。每一天,那个塔楼林立的伦敦市中心都在离他越来越远,像废弃的星球一般慢慢从他的脑海里转离出去。”

  来城市追求梦想的人,第一次登高远眺时,内心多少会和巴德拉小说《摩天楼》里的主人公莱恩一般,被这个“上帝视角”所震撼。

  其实,正像建成于1966年的纽约世贸大厦一样,摩天大楼最初的设计理念不过是为了在有限的地面上争取最大的使用面积,但它所代表的现代性,所象征的财富与权力,引来了不少效仿者。1984年,法兰克福建造了高155米的德意志银行总部大楼;1991年启用的双塔式的东京都厅高243米;不久后,450米高的双塔建筑在吉隆坡拔地而起……

  有关都市生活的想象逐渐被塑造为高楼林立的景象,都市人的日常被定格为挤在无处落脚的电梯里手上还拎着早饭的镜头,都市人的成功被描摹成在落地窗前举起一杯红酒小酌的画面。“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已经不再是传统社会中物质生产物品与消费的真实关系了,而是景观,是由视觉映像来统治的经济秩序。”居伊·德波写下《景观社会》时,不过是这个时代的大幕刚刚开启,随着第一高楼的纪录不断刷新,“景观社会”愈演愈烈。甚至“9·11”事件所带来的对高层建筑的恐惧也没能撼动人们的野心,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迈耶曾经表示,要在原址上“建一座比世贸大厦更能够代表纽约特点的标志性建筑”。

  当然,在这个时代,所谓的“最高”永远都只是暂时的。

  相比封闭的摩天大楼,摩天轮为更多的都市人短暂地提供了逃离庸俗生活的机会。坐在透明的轿厢里,随着高度的不断攀升,现实生活的繁杂像脚下不断缩小的景观,被暂时抛下。它和摩天大楼一样,承载了人们对美好城市生活的欲望。摩天巨轮的鼻祖乔治·W·费瑞思(George W Ferris)大概不曾想过,这个曾被无数人质疑为“无用之物”的钢铁怪物也会成为现代化都市景观的标配。

  1893年,年轻的芝加哥铁路桥梁设计师乔治·W·费瑞思用美国人特有的娱乐精神,把“旋转木马竖了起来”,建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摩天巨轮。这个为芝加哥博览会建造的庞然大物,重达2200吨,高度相当于26层楼,它与世界另一端的埃菲尔铁塔遥相呼应。此时,西方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社会经济的快速运转将城市推入了一个狂热的发展时期,人们陷入成功的幻想,创造出五花八门的建筑。

  1906年,乔治·W·费瑞思的摩天轮还是被爆破拆除了,但它所代表的城市幻想被保留了下来,直到又一个世纪来临,高135米的“伦敦眼”开始启用。“伦敦眼”每年要接待四五百万观光客,它的成功带动了新一轮兴建摩天轮的热潮——可以远眺45公里以外风景的新加坡飞行者摩天轮,曾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高的坐落在福冈的天空之梦摩天轮,位于广州塔塔顶450米高空的广州塔摩天轮。

  曾经,我们借助热气球、飞机从空中俯瞰城市。100多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中照相有了质的飞跃,1918年,从距地面5.5公里高处拍摄的照片经放大后,可以显示出泥地上的一个脚印。如今,随着无人机的民用化普及,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借助它从空中检阅由人类自己建造的城市文明。雄壮的立交桥、错落有序的高楼、宽阔的绿化带,所有城市的宣传片必定不会缺少这样一个从空中滑过的镜头,“上帝之眼”日渐成为全球城市视觉文化的另一个缩影。不过,在相同的城市梦之下,每个落脚城市的人又有着怎样的生活?

  郑萍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从城市上空俯瞰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