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抗战精神:彪炳史册 永立丰碑

发稿时间:2020-08-12 11:32:00 来源:光明网 作者:董大正 中国青年网

  光明日报记者 钟 超 周洪双 刘华东

  视死如归的革命英烈、沥血孤营的沙场将士、毁家纾难的仁人志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朴素深情的烽火家书——

  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主题展览《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全景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4年的历史画卷。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段段英雄事迹,将人们的思绪拉回那段“狼烟四起,热血壮山河”的峥嵘岁月。

  抗日战争已成历史,抗战精神却并未远去,这种精神伟力穿越时空,仍是激励全民族奋进的动力。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深刻阐释抗战精神。

  历史因铭刻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越是伟大的精神,就越能超越时代,绽放恒久的精神魅力,引领民族走向更光辉的未来。

抗战精神:彪炳史册 永立丰碑

  2019年9月,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鹅峰乡抗战英雄徐桃生为学生们讲述抗战往事,嘱咐大家铭记历史,维护和平。邓龙华摄/光明图片

   1.爱国情怀凝聚民族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列强凌掠,长夜悲歌。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启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将中华民族的深重危机推向顶点。

  华北陆沉、中原板荡、三吴烽火、九夏蜩螗……侵华日军的猖狂与残忍,在将中国逼到“亡国灭种”绝境的同时,也激发了全国同胞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决心。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誓死不当亡国奴”,在抵抗侵略的过程中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旧中国一盘散沙式的国民凝聚起来,开创了全民抗战、举国鼎沸、众志成城的抗战格局,树立起中华民族彪炳史册的精神丰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下,中国人意识到家国情怀的真正要义。抗日战争唤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淬砺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全民族的心力开始凝聚、激荡、升腾,亿万同胞奋勇前行。

  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赵忠尧、涂光炽、庄逢甘、鲍文奎……这一连串的名字还可以拉得很长。他们是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些海外赤子踏上艰险归国路。他们将一腔热忱倾注于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在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领域填补了空白,在“两弹一星”等重大项目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筑牢了共和国大厦的基石。

  抚今追昔,感慨系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空前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宏图伟业。

  看今朝,万马战犹酣。

  神舟上天、蛟龙下海、天宫对接、北斗组网……一代代优秀中华儿女,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战略,乘风破浪,开天辟地,书写了新时代的壮美篇章。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GDP增长超170倍。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7月23日,海南文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向火星进发的壮阔之旅。从航天领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成为世界领先的航天强国,中华民族从苦难中奋起,铺就写满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

  一位全程参与火星探测任务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段参与火星探测之旅绝对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我能‘显摆’一辈子的事。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个人奋斗能融入国家事业,是我最大的幸福。”

  7月18日,河北石家庄,保定学院2020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座谈会举办。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又有11名毕业生奔赴新疆、广西等地基层岗位开展志愿服务。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近年来,大批大学生毕业后到西部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在基层和人民中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4年抗战,艰苦卓绝,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唤醒了蒙昧的人民,团结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大踏步追赶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组督学、教授洪向华表示。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创造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实现民族解放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曾经引领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时战胜外敌入侵,也必将指引中华民族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再谱新篇。

抗战精神:彪炳史册 永立丰碑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平型关大捷景观前,志愿者林汉京为观众们讲述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抗击日寇的场景。吴娟摄/光明图片

  2.民族气节唤起自强意志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又是一首气壮山河的史诗。

  自1840年被叩开国门,这片内忧外患的土地战火频仍、兵燹不断,列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割地赔款成了“家常便饭”,中华民族任人奴役的日子已太久了。

  但中国没有屈服,纵使付出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正如1937年9月朱德同志在八路军誓师大会上宣读的抗日誓词——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为了不当亡国奴,北大、清华、南开大批知识分子从敌占区流亡西南;拒绝为日伪粉饰太平,一代名伶梅兰芳罢歌罢舞,蓄须明志。更多的人,在《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的惊雷战鼓中,浩浩荡荡奔赴战场。

  当时的一篇报纸评论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这样的历史,这样的精神,中国人民不能忘,中国人民不会忘。

  硝烟远去,但抗战精神没有远离。“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对中国来说,教训实在太深刻了。被民族气节唤醒的自强意志,让奋发图强成为几代中国人发出的时代最强音。

  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一汽集团研发总院察看了“红旗”等自主品牌的最新款式整车产品后强调,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要立这个志向,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曾记否,新中国成立伊始一穷二白,毛泽东同志在斯大林汽车厂参观汽车流水线时凝重的脸色和第一辆国产小轿车开进中南海时溢于言表的喜悦。

  曾记否,巨大的蘑菇云绽放在罗布泊,千家万户的收音机都能听到《东方红》的乐曲。

  君可见,三峡大坝截断巫山云雨,一条条天路纵横雪域高原。

  君可见,凤凰展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期投运;四叶绽开,第三届进博会正诚邀天下朋友。

  …………

  那些为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英烈们,这盛世可如你所愿?

  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弘扬抗战精神过时了吗?

  “如果看不清眼前的十字路口,不妨想想昨天。如果看不透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不妨看看过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说,我们的今天,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沿着抗战精神赓续传承,在时间的淘洗中作出的庄重而深刻的选择,激励着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民族自强不懈奋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新征程上,何愁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自坚如磐石,只争朝夕,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抗战精神:彪炳史册 永立丰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外景。吴娟摄/光明图片

  3.英雄气概淬炼拼搏精神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左权独立营……2019年10月1日,由全军荣誉功勋部队代表组成的战旗方队浩荡驶过天安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0面战旗集结成队、迎风飘扬;100个英雄番号气势如虹、浩气长存。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透过一件件珍贵的抗战文物,我们把英雄故事铭刻在民族记忆中。

  一把锈迹斑斑的马刀,见证了“将军腹中无余粮”的悲壮。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战斗5个昼夜后,马刀的主人——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壮烈牺牲。日军将他割首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棉絮,无一粒粮食。

  一封字迹清秀的绝笔信,书写了一位母亲的温柔与大义。“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写下这封信后,31岁的赵一曼英勇就义。

  一张西南联大从军学生题名的拓片,记录了年轻学子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兴亡绑在一起的拳拳之心。在西南联大8年历史中,每100位同学就有14人奔向抗日战场。拓片记载的834名从军学生,只是有志青年共赴国难的一段剪影。

  如今,山河无恙,英雄的故事却从未断绝。后来人将英雄气概淬炼成拼搏精神,在新时代,依旧展现出令人动容的风采。

  鲁迅先生曾经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奋进征途上,泱泱中华大地从来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是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他们是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他们是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他们是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抗疫战士,他们是汗水浸衣、勇战险情的抗洪勇士……

  “中国人民在血与火中铸就的抗战精神从来就没有走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说,经过几十年发展,我们已经实现凤凰涅槃,抗战精神已化作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伟力,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团结一心,无惧风浪,牢记使命,奋勇前行。

  4.必胜信念铸就复兴伟业

  抗战14年,中日力量对比悬殊,敌强我弱、战局不利、政局动荡、物资短缺的局面中,“攘外必先安内”“亡国论”“速胜论”“曲线救国论”等各种论调粉墨登场。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科学预判战争走向,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抗战意志。

  “战争的胜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必胜的信念,在全体中华儿女心中扎根,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终于夺取了伟大的胜利。

  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在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成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这一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走向复兴的新征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船到中流浪更急,需要我们更加坚定必胜信念,对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对复杂的道路保持清醒,善于化风险为机遇、化挑战为动力,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数月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迅速行动,4.2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十余天内,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短短三个月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国用最短的时间,率先控制住疫情,为各国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样板。

  脱贫攻坚是另一场硬仗,经过几年苦战,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更加艰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6月21日,四川凉山州布拖县26个乡镇、100个行政村的2890户14230人,通过抽签分房入住布拖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标志着凉山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部完成。

  “搬进新家,就不用再租房子住了。”站在自家新房里,来自布拖大山里的色力么你扎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率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疫情影响,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曙光在前。

  上下同欲,无往而不胜。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中华大地焕发出崭新生机。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复兴路上,伟大斗争呈现出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虽不再是血与火,却也充满艰与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坚定必胜的信念,激荡起更昂扬的中国精神,汇聚起更磅礴的中国力量,必将抵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2日 05版)

原标题:抗战精神:彪炳史册 永立丰碑
责任编辑:温暖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