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武汉长达76天的封城结束,举国欢欣鼓舞,这成为了疫情防控持久战一个重要的胜利节点;
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再一次明确了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这样冷静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这样始终紧绷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正是我国长期执政经验的深刻凝练。长时间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实现巨大飞跃和变革最重要的现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多次“黑天鹅”事件的冲击,既有外部环境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化,比如苏联解体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有内部突然遭遇的重大自然灾害,比如1998年长江抗洪和汶川、玉树等地的地震。每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们都在应对过程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执政能力和深厚的哲学思维,把“两点论”“重点论”运用到了极致。当前,疫情防控从攻坚战进入到持久战,我们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同时,要明确稳住经济基本面的核心地位不动摇,为科学有效应对疫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疫情防控是稳经济的前提基础,稳经济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证。全国上下要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长期性,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精准落实到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尽量避免产生新的本地确诊病例。要密切跟踪境外疫情形势,完善外防输入各项措施,严格实行闭环管控,切实筑起应对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要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精准务实抓好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防控,扎实做好学生返校复学后的防控工作,加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工作力度,加强治愈患者健康管理,坚决防止疫情反弹蔓延。
同时,要善于化危为机,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最大限度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坚定不移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坚持远近结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要着力抓好重大产业升级项目,打造更多产业龙头,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加快布局新基建,加大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加快建设一批稳就业项目,用好财政、金融、市场资金,政银保企同向发力,多渠道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要多措并举激活消费市场,有序恢复居民日常消费,着力扩大大宗商品消费,积极增加公共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把积蓄已久的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在此基础上,扎实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抢抓机遇,逆势而上,创新方式,优化服务,强化政策集成优化,积极开拓市场,加大宣传力度,稳定社会预期,切实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疫情归零,发展不能归零,更需要我们用只争朝夕的不懈奋进来追平前进的势头;
防控重要,发展更加重要,更需要我们用十个指头弹钢琴的统筹力来实现双胜利。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稳住经济基本面,我们的2020终将迎来胜利的小康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