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城市的未来需要用文化去打造

发稿时间:2019-11-15 10:54:01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夏瑾 中国青年网

  “城市是文化的标志,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当今社会,文化是城市生命力之本,是城市凝聚力之魂,是城市创造力之源。文化已成为城市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涵。”10月19日,在“遇见未来——以人文与科学视域为中心”第十一届文化中国论坛上,中共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王国平,在主题讲座《打造长江文化带,推进城市新发展》中如是说。

  王国平

  王国平以杭州跻身世界“双遗城市”的成功经验为例,分享了处理好文化与城市的关系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推进城市发展时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他认为,进行城市改造,推动城市发展,首先要坚持“文化保护”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可以实现双赢

  杭州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面临过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其中如何处理好城市保护与建设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王国平说,过去,杭州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可以用6个字概括:“拆老城、建新城”。但是,实践证明,这种理念和格局支撑不了杭州的发展。既解决不了城市的发展空间问题,又对老城的历史文化造成了破坏和伤害。后来,杭州市委市政府改变思路,采取了“保老城、建新城”的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使保护和建设这两个对立的矛盾得以融合,问题迎刃而解。于是,杭州从“三面临山一面城”的“西湖时代”,进入了“一条江水穿城过”的“钱塘江时代”。“理念的背后是文化的烙印。如果不尊重文化,不懂得利用文化,就不可能出现发展战略的大调整。”王国平说。

  如何提高老城区原住民的居住品质,是各历史名城共同面对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危旧建筑被全部拆光,历史内涵荡然无存;危旧建筑全部保留,老百姓生活品质无法提升。杭州危旧房改善工程,共涉及危改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原住居民3万户,工程涉及的50年以上的历史建筑都得以保存。王国平介绍说,评价文化遗产的标准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叫做生活形态的延续性。如果缺乏了生活形态的延续性,文化遗产点没有按照传统生活方式生活的原住民,申遗就不可能成功。“保护下来的杭州老城区以及老城区里的3万户原住民,成为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的砝码,同时也是杭州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最大卖点”。

  “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是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有人认为保护与建设像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就会影响城市化发展,就会阻碍现代城市的建设。在一些地区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历史文化建筑遭受建设性破坏,也有的地方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而阻碍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两种片面性都应该避免。”王国平说。

  王国平认为,“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实际上并不矛盾。他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最具特色的宝贵资源。保护历史文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应该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一座具有自身特色与魅力的现代城市,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城市文化建设,是在历史文化保护基础上的建设,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和发展。因此,所谓的文化建设,是在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化前提下的文化建设;所谓的文化保护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法国著名作者、制片人、导演热罗姆·克莱蒙对这一观点深表认同。他说,法国历史上也曾经历过一段对文化遗产来说十分不幸的时期。“法国大革命破坏了很多历史古迹、文化财富和艺术作品。不过,法国民众对此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应。人们说,够了,不要再把修道院变成采石场,不要再拆毁城堡等古建筑并把拆毁下的东西贩卖给艺术品商人了。这种强烈的社会反应推动了法国政府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其中就包括巴黎圣母院”。

  传统与现代融合,本土与国际接轨

  在谈到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的关系时,克莱蒙表示:“打造文化,必须在自己原有的文化、原有的文化身份、原有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必须非常认真、小心地予以保护,因为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艺术作品,都非常脆弱。同时,对于历史的认识和学习也非常必要,因为一个国家如果忘记了自己的‘根’,那就失去了自己的身份。”

  王国平认为,推进城市文化发展,既要坚持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也要坚持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相结合。他说:“现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提升;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根基和源泉。通过积极的文化保护与创新,才能实现古意盎然的传统文化与前卫时尚的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

  王国平分析说,“本土文化”主要是扎根本土、世代相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代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在古代,由于交通的隔绝和交往的稀少,人群依氏族、部落分居各地,其后逐渐融合为较大的民族。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相应也创造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规章制度,产生了宗教信仰、风土民情、众生群相、民间俚曲、礼俗风尚等,这就是“本土文化”。因此,“本土文化”是最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差异性、独特性的文化。“本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中最为珍贵的“瑰宝”。同时,也应当看到,“本土文化”既是在自己丰富悠久、色彩斑斓的民俗文化土壤中形成壮大的,也是在不断汲取外部文化元素的过程中丰富发展的。

  随着国家间、地域间、城市间交流联系的发展,“本土文化”融于“国际文化”之中,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推进城市文化发展,就必须在坚持、保护“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入“国际文化”的大交流之中,汲取国际上先进的文化元素,让“外来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中生发、融合,以国际现代元素来提升“本土文化”,实现“本土文化”的国际化。

  四力合一,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

  “我们需要知识分子,思想家,所有热爱思考、致力于智力活动的人来共同建造我们的文化。”克莱蒙说。

  王国平认为,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党政主导力、企业运作力、社会配置力与文化人主体力的“四力合一”。“文化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公益性的特性,必须发挥党和政府在文化建设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发展,关键靠企业发挥强大的运作能力,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上的配置作用,通过市场合理和优化配置各种文化资源,才能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与效益的最大化。此外,文化事业是社会公共事业,社会公众不仅要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而且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只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兴办文化事业的格局。最后,文化人是文化发展的主力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首先要发挥文化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产品,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

原标题:城市的未来需要用文化去打造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