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老六这位“战斗鸡”

发稿时间:2019-11-15 10:45:03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丛 云 中国青年网

  本报特约撰稿 丛 云

  老六与主持人对谈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鸡呢?”这话是钱钟书先生说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作风。

  时代改变,传播方式改变,等着读者深巷中发现陈年老酒渐无可能,鸡蛋的味道需要蛋皮上的花纹和母鸡们的扮相来做营销,豆瓣上的“恨腰封”就是这么来的,“拿起一本心仪的好书,常会被横亘(亦有竖亘)的腰封倒了胃口。出版社出于宣传目的搞个腰封吸引眼球无可厚非,但拜托把文字和图片弄得靠谱些。 最恨拉上一大帮所谓名家的名字吓唬人的腰封,殊不知名家都是双刃剑,很多读者也许就因为厌恶名家、反而不买这本书。”

  对于钱钟书这样的作者来说,写作是慢慢酝酿、发酵和酿造的过程,历久经年,飘散出自己想要的味道,这种味道也必会引来同道中人;对于一些读者来说,阅读是浩瀚书城中的漫步,有时候看看这里,有时候看看那里,遇见知己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乐趣,并不会多看一眼那些打扮华丽的鸡。

  所以最开始,是因为鸡蛋的味道而关注老六的。

  《读库》有那么点特别

  这个“鸡蛋”大名《读库》,关于读库是本什么书,网络上的名词解释是: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是不是珍贵罕见或者趣味盎然,见仁见智。读库2006年面世,当年在光合作用大望路SOHO现代城店见到、购买。光合作用在实体书店的倒闭潮中没能幸免,读库一直活了下来。最近趁搞活动下了2020年的订单,并且希望它活得长久。

  想想当年与读库的遇见,在芸芸众书中它有那么点特别,干净清爽不闹腾,里面的内容又很扎实。读库0601开篇人物郭德纲(1-44页 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 45-60页 郭德纲说 61-76页 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作者东东枪后来回顾了创作历程——

  从2005年9月初六哥向俺约下这一组稿子,俺开始着手准备、搜集资料到现在,其实已经有将近半年。

  从2005年11月底这组稿子初稿完成到现在,也有三个月的时间。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在这几个月里,轰的一声,天下无不郭德纲。所以,这组稿子里的一小部分内容,目前看来,或许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了。

  但是,我基本可以断定的是,即使到目前为止,一次用这样大的篇幅描述郭师傅的,应该只有这一组稿子。更可以断定的是,到目前为止,能够有机会安安静静的与郭德纲郭师傅单独沟通交谈达十几个小时的,能够有机会到郭师傅家里,把他家中基本所有照片从头到尾翻检一遍的,能够有机会几乎采访遍郭师傅近几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和目击者的,恐怕应该也只有我。

  这些不是源于我的先见之明,而是来自这本《读库0601》的主编在与我约稿初期为我确立下来的原则:

  1.不遗余力、不计成本、不留遗憾。

  2.成稿时间服从于成稿质量。但也要尽量快——郭德纲随时可能突然蹿红。

  3.稿件中不要观点。用事实来说话。

  我异常喜欢第一点中的“三不”工作法,这样的提法,以及这种提法背后的态度让俺振奋。俺喜欢这样做事情。

  第二点里的判断现在看来也实在是非常正确——幸亏我们在基本还没有媒体关注郭师傅的时候就做完了这件事情。

  而最后一点,我曾经有过怀疑,即使在成稿之后,我还在遗憾没能把一些对于郭德纲的观点和评价写入这一组稿子。但,现在看来,幸亏我当时没有这么做。这才使得这一组稿子仍可以在某些程度上与当前所有铺天盖地的关于郭师傅的文字区分开来。换句话说,如果现在的76个页码中写满了我及其他人当时对郭德纲和他的相声的种种评价与观点,那这篇稿子几乎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也只能让俺无地自容。

  这些文字很能代表读库从一开始就确定的编辑思路和认可的创作态度,也基本确立了读库的调性。

  皮相有所变化,内容诚恳如初

  2016年读库十年改版,进一步“删繁就简”,按照老六的说法,什么腰封、塑封、外封,乃至勒口,一本书里所附带的各种书签、卡片,包括文字上的枝蔓,只要能去掉,就尽量不要。让阅读减少那种仪式感和装饰性,沉浸于所读到的内容本身,而不是去强调阅读的载体和皮相,以及动作和姿态。

  皮相有所变化,内容诚恳如初,随便翻开手头上的两本,读库0703开篇,01-50页、半世沧桑(作者杨步震),51-57页、父亲的个人史(作者杨运),杨步震生于1918年,湖南张家界人,因为机缘,十六岁到国民党军阀郭汝栋的四十三军中谋事。此后虽经变动,总体上是在国民党中从事后勤、军需、财会、人事工作,到解放时官至中校。抗战后随军驻扎南通,邂逅爱情,一个月内订立婚约。台湾“二二八起义”后,携未婚妻随军赴台善后并在那里举行婚礼。夫妻俩返回内地后抵达上海,正是解放军攻势猛烈之际。受命撤离,仓惶别妻,辗转到达重庆。一次执行任务时与部队失散,杨步震返回南通找到妻子,从此做了南通人。

  读库刊发的是杨步震回忆录前半部分,其子杨运写道:站在民间的立场,争取民间的话语权,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感受普通人的感情。这样的历史才是鲜活的,完整的,可亲的。父亲花了几乎后半生的精力写下的这部自传,再现了随历史洪波沉浮的普通人的人生及感悟。父亲的文字,为一段历史留下自己的见证,为众多亲友留下珍贵的纪念,为自己活过、爱国、奋斗过的生命留下铭记。它的意义在于此,魅力也在于此。

  另一本读库1902,其中有艾苓的贫困生(续),“2017年初,我开始一个人的奔走,先后采访百余名绥化学院的贫困生”。心里有爱字里有人,艾苓就是读库气质的作者,这样的作者还有王南、秋原、刘勃等,看他们的文章以及书籍,有时候会在心里玩笑着想到,作为一位战斗鸡,老六还真是找到了一群优质下蛋鸡(下蛋优质鸡也行)。

  既然关注了下蛋的鸡,渐渐地开始听一些老六的咯咯哒。好在他的咯咯哒有些独特套路,并不让人讨厌,比如他在2019年6月6日写给读者的信,对自己编辑思路这样表白:“在读库1902中,同是东北这片土地,在不同的年代,迟子建老师和艾苓老师的笔锋所及,却是大异其趣。而我更别有用心的安排,是把蒂姆·厄班的一篇《职业的选择》排在了《贫困生》的后面。尽管蒂姆老师说,这篇文章不会给你职业建议,但恰逢毕业季,对那些并非天之骄子、无冕之王的年轻人(并不仅是金钱意义的“贫苦生”)来说,如何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找到自己的栖身之地,如何安放自己的现实,尤其是扎下脚跟、解决温饱之后,又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理顺自己与外界、自己的身与心,这篇文章都很值得一读。”

  小而美的幸福

  十几年一晃过去,读库蛋生蛋成长发展,老六咯咯哒折腾不止,笑看他拿老男人饭局炒作,笑看他进电影圈表演劈叉,也看着他脸上的褶子每年都多一道,每年都和读者面对面,每年都出点书,近年能读出大叔级春风化雨的温柔心。然后是十天前,由于库房搬迁,他求助的咯咯哒成为一次小小的文化事件,很多人在那篇求助文的朋友圈阅读量中发现,原来有那么多朋友在关注着这位“用心把书做好的战斗鸡”。

  老六与他的书

  11月9日,老六和白岩松一起出现在鼓楼西剧场的台上,这是2019读库读者年会北京站。刚经历过颇要动一番感情的大事,对话中对感情保持了相当的克制,没有平时主编致读者信中的那种强调,多了创业者和管理者的自省:“我也认为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库房,是我自己的经营意识不足。

  我是财务安全和经营理念很差的人,只要公司还有钱,该出的书就做出来,如果钱再多,看到好纸就赶快买下来,结果就导致资金周转率特别低。如果只是分析库房的经济指标的话,我相信它应该不是一个很合理、良性的状态,库存和销售比也不好看。所以这次的确给了我一个警醒,即使没有外部压力,也应该把我们的库房变得不这么重。”

  一直在负重前行,一直也乐在其中,老六说,“因为在这里头我得到了太多太多,也找到了我自己。”而对读库的读者来说,“有时候,我们还是很珍惜那种一小群人可以围炉夜话的感觉。小小的圈子,不急不躁的心态,静静等候一本本属于我们的书出生。那种难以言语的氛围,小而美的幸福,无论是读库团队里的做书人还是置身读库办公室之外的读者、传播人,都很享受珍视这其中的过程。”

  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来日方长,这位老六,请继续战斗吧。

原标题:老六这位“战斗鸡”
责任编辑:工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