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冠军的分量

发稿时间:2019-10-18 05:3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陈凤莉 中国青年网

  10月16日晚,在沈阳理工大学举行的第十五届“振兴杯”大赛闭幕式精彩纷呈。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陈凤莉/摄

  华成祥得冠军了!

  第十五届“振兴杯”大赛颁奖仪式结束以后,不断地有人围上来,祝贺他。

  他微笑着道谢,却仍然像赛前一样平静。

  于他而言,这个结果并没有太多意外,“一直都挺有信心的。”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句稍显自负的话,但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冠军的背后,是他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付出。

  10月16日晚,第十五届“振兴杯”的决赛,电工、车工、钳工、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四个项目,分别决出了冠军。

  事实上,冠军还有更多。

  很多年轻的选手通过“振兴杯”的省赛、市赛,甚至是企业内部选拔赛,早已有了冠军的头衔。

  在这个赛场上,拿到冠军并不容易,那是选手们坚守行业、苦练技能的结果。

  “振兴杯”像一杆秤,称出了冠军的分量。

  汗水的分量

  在别人眼里,华成祥不像90后,打电话时拿出的老人机、衣柜里挂着有点老土的衣服、跟人说话时板板正正地坐着……这让他看起来有点古板。

  这个来自于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年轻钳工,没有太多其他的爱好。但说起自己的工作,他便开始眉飞色舞起来。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钳工不是一个好工作:又脏又累。但这却是华成祥的最爱,在这个出了不少技能明星的公司里,他分外珍惜自己的工作,也努力用工作让自己的技术变得更好。

  在别人看来,他的成功是因为天分,很多活“一点就透”。其实,更重要的是,他愿意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

  在单位干活的时候超级专注,多数时间每天只上两趟厕所,中午吃饭时上一次,晚上下班上一次;每天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连周末都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最累的时候走路都走不稳,累到扶着墙吐;看到厉害的老师傅干活,自己就悄悄摸索,直到比老师傅们干得还好……

  “我可热爱这个职业了。”他说,所以他愿意吃苦,愿意付出更多,让自己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2017年,华成祥被推荐到方文墨的“文墨工作室”,对他来说,获奖无数的方文墨是一个大神一样的存在。

  能够跟着他学?以前想都没想过。

  在“文墨工作室”的训练很累,第一次去的华成祥就感受到了。“师傅当时给我留了任务,让我按照他给的标准用锉刀锉一个活儿。”

  前后两个任务,两周的时间,每天都要在晚上8点日常工作结束后去做。

  师傅说要练到几点,他就练到几点,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那个时候,他最怕晚上下雨。雨夜里不好打车,他怕淋雨回家会生病,因为“一生病就会耽误练习”。耽误一天他都觉得会跟别人拉开差距。

  累吗?是真的累!但华成祥坚持下来了。

  “打我进工作室以后,也前前后后有十多个人来跟着我师傅,但最后坚持下来的没几个。”他说。

  连续几年来到“振兴杯”的比赛现场,钳工项目的裁判长杨全利有着一双“慧眼”,“走一圈就能看出选手们的基本功。”在他看来,这个赛场虽不能说全面体现选手的能力,但能练就手上这点功夫,有没有真正付出汗水,在比赛中还是能掂量出来的。

  作为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年轻骨干,今年“振兴杯”大赛的钳工选手安稳早已拿过不少冠军,公司每两年一次的职工技能大赛,第一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今年的“振兴杯”安徽省赛,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选拔来参加国赛。

  做钳工,在他的生命里大概是个“必然的意外”。

  10年前,本已考上大专的他,却在暑假在福建打短工时偶然碰见几个技术工人,他们的话改变了安稳的人生。

  “他们说自己一个月可以拿到四五千的工资,高的能拿一万。”对于当时的安稳来说,这简直不可想象。

  大专毕业之后,自己能找到这样工资的工作吗?

  肯定不能。那一刻,安稳突然就想要掌握一门技能,于是,大专转技校,大学生安稳成为技能工人。

  毕业时的工作却并没有自己想象那般美好,“一个月才几百块钱。”进了公司又不想干的人大有人在。

  “要能吃苦,肯钻研。”安稳说,想练好技能,态度很重要。他坚信,他可以练就一番“武艺”,并凭借技艺改变命运,“我觉得没有技术就像是一张白纸,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张白纸填满。”

  所谓的成功,大多不过是比别人更用功些,安稳也是如此。

  “正常四点半下班,别人都走了,我再多练一两个小时。不管有事没事,每天都磨磨锉刀,要不然手就生了。”他说,他可不允许自己的手生。碰到疑难问题,更要多下功夫。

  有一次,为了抢修一个模具,安稳每天都从早上7点半工作到晚上九点钟,整整5天的时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要保持钳工特有的蹲姿,等到最后两天装配的时候,他的腰已经疼得直不起来了。

  但是,手上的功夫就是在这样千百次的工作中锤炼出来的。

  “吃不了这个苦,怎么能掌握好技术呢?”安稳说。

  “振兴杯”大赛浙江省赛冠军、嘉兴技师学院的计算机项目选手倪晨玮和他有同样的体会。

  参加全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时,他曾经是市赛的倒数第一,半年时间后,他走上了全国第一的位置。

  “就是更加刻苦的训练,经常从早上6点训练到凌晨。”他说,要成功,就是不能放弃。

  实力的分量

  参加“振兴杯”比赛,来自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的车工选手魏金龙并没有想过一定要拿什么成绩,他是想有一个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看看自己现在到底“有几斤几两重。”

  这一试,他试出了一个省赛冠军。

  事实上,他是有实力的。

  2012年第一次参加全国数控大赛,他就获得了市赛的第二名。2016年,河南国防邮电系统军工技能竞赛数控车工大赛中,他也拿到了冠军。

  而在工作中,这份实力更是让同事们认可。

  “这孩子是同批的钳工中出类拔萃的。” 师傅李保生说。

  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有大的任务他能顶上,有难的问题他能解决,有好的思路他能想出来,魏金龙的技术实力是通过实践检验的。

  那次在新品试制中,多少老师傅都头疼的问题,摆在了魏金龙的面前。

  “那是加工一个钛合金零件,因为材质特殊,易变性,又是不规则的结构,很难加工。”他说。

  不知道尝试了多少刀具和加工参数,反复钻研,又自己动手研制出一套夹具,使材质能够更好地固定。一个星期之后,他成功地加工出了那个零件。

  “那时候,全厂多少双眼睛盯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试制成功,公司拿到了大批量合同。

  技术工人只能干点无关紧要的活儿?干不出大成绩?没有技术含量?在社会上,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在“振兴杯”的赛场上,这些年轻的选手们已经对这句话做出了注脚:他们都是企业看重的技能人才,他们都在重要的生产岗位上,甚至是大国重器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在航天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钳工董明明大概是极为普通的。但他又是不普通的,因为在很多傲人的重器中都能找到他努力的痕迹。

  那些看似普通的工作背后是这位年轻人技能的体现。

  “因为这些航天产品精度要求高,不允许表面有任何多余的毛刺。”董明明说,他就经常用锉刀去锉掉那些毛刺。

  很简单?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钳工的操作精度一般都以毫米来计,达到0.02毫米才算合格。而董明明的工作则更难,“因为有时候有些毛刺的位置比较特殊,锉刀都不行,容易锉伤零件的表面。”他创新出一套特制的辅助工具——刮刀,这成为他的绝活:锉平面能比别人用的时间更短,精度上更好。

  如今,原来干批量生产件的董明明,干上了新品研制,也开始带起了徒弟。

  “新产品问题多,那就需要我们有能力去处理。”他说,这也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实力。

  “江湖地位”的分量

  学技术出路不好?技能工人不受重视?在“振兴杯”的赛场上,这样的问题早已不是问题。

  多年的磨练,让华成祥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全厂上下的一致认可。

  “我这一出来比赛,单位都发愁,好多活儿都等着我干呢。”他笑着说。

  这并不是说笑,而是他的技术为他在企业奠定的“江湖地位”。

  在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很多人都听过他的传奇故事。

  去年,有一个紧急的零件要加工,对普通工人来说,这个加工难度可不小,上面布满了各种尺寸。厂里的老师傅们一天干8个,交到华成祥手里,他一天干了22个,而且合格率百分之百。

  那一次,他“一战成名”,厂里再有什么急活、难活、高精尖的活儿,领导都会想到他。

  对于安稳来说,让他最自豪的时候是,当他做出来的模具拿到底下公司,别人听说模具是他做的,都会竖起大拇指。在公司比赛中,在别人看来,他只要不拿第一,就是失败。

  而在工作中,只要他一出手,出来的活儿也是公认的漂亮。

  在今年的新产品开发中,公司要做一批高端叉车,到德国参加展销,安稳负责做外壁板的模具,公司要求必须在一段时间之内做出来,因为时间紧,还必须一次性做好。安稳带着徒弟,不仅顺利完成,还比预期的时间早了两天。

  因为自己的技术实力,他被评为集团的劳模,还被评为先进员工。

  作为公司最年轻的副高级技师,他还是公司的鉴定测评师,从当年被别人评定职称到现在去评判更年轻的员工。

  “就是做到干的比别人好吧。”华成祥这样理解在企业中的位置。

  以前,他从没想过在钳工的位置上自己可以做到这么多,一度他也并没有完全理解,在“文墨工作室”中自己工作台上那句“技能改变人生”的真正含义,而今,他理解了,因为通过自己的技术,他真的改变了。

原标题:冠军的分量
责任编辑:郭森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