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可渡关驿道
□ 支云华/ 文 刘兴权/图
可渡关驿道,位于宣威市可渡河南北两岸,全长5000米,宽约2米,全部用青石板铺成。该古驿道始于秦始皇时代修筑的“五尺道”基础上,汉代王莽时期加宽,明代朱元璋时期又扩修。古道北经贵州威宁到昭通和四川,南往云南省曲靖地区的宣威城,经过沾益县后达曲靖抵昆明,早在秦汉时期就是云南与内地往来的“国道”,有“秦道明关”和“通京大道”之誉。
作为“滇黔锁钥”和“入滇第一关”的可渡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清代道光年间的《宣威州志》记载:“可渡关……明洪武十五年初建有小城,环山踞河,为入滇门户”。位于可渡村南的可渡关关门,宽约4米,是古驿道上的重要关隘。古道沿线,古迹众多,有南关门、北关门、古碑林(免差碑)、古戏楼、古桥、古城墙、诸葛营、孔明桥、古炮台、烽火台、接官亭、摩崖石等,并有翠屏积雪、桃溪泛锦等“可渡八景”。
翠屏崖150米的高处,镌刻着“山高水长、水流云在”八个阴刻大字,每字高三米有余,传说是明代状元杨升庵亲手所书。杨慎经过宣威可渡桥,写了两首《临江仙·可渡桥喜晴》词,其中一首为:“万里云南可渡,七旬老叟华颠。金羁翠眊杏花鞯,还家剑峰画,出塞马蹄穿。旧店主人争羡,升翁真是神仙。东征西去几多年。风霜知自保,穷达任皇天。”另外,相传徐霞客经过此地,在翠屏崖东百米处留下了“仁智之情,动静之理。桃花流水,出自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的摩崖石刻诗词题记。
2013年5月3日,宣威可渡关驿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单位:曲靖市文物管理所、宣威市杨柳乡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