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军事 >>  正文

大山深处的“林海卫士”

发稿时间:2024-06-13 06:2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崔昌江 方海洋 王裴楠 中国青年网

  灼热的紫外线炙烤着郁郁葱葱的神农架,武警湖北总队襄阳支队神农架中队的营区内,官兵们在一阵阵喊杀声中进行着刺杀训练,已经服役10年的老兵苏汉忠脸上被阳光晒得黢黑,他出枪格外地稳,眼神中满是坚定。

  神农架原始森林乔木参天,灌木丛生,野兽出没,这里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就是这茂密的森林和多样的地形,造就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绿色宝库”。武警神农架中队54年如一日保卫着这片神秘的土地,这个标兵中队的官兵们被称为“林海卫士”。

  

  “中队1970年建队,单位的前身是神农架解放军独立连,建队以来我们的官兵一直扎根深山,用青春书写忠诚奉献,正如我们的‘队风’讲的那样:胸怀山外争第一,久住深山别样红。”每年的新兵入队教育,中队指导员刘望新总要讲这一段话,然后看着这些稚嫩的面庞上神情由兴奋逐渐转向坚毅。

  武警神农架中队地处神农架林地深处,这里地广人稀,人在这片林海里反而成了“珍稀动物”,新战士们刚来到这片无人区,免不了会感到寂寞冷清。偏远让这些年轻战士的心情从兴奋逐渐转为失落,但是渐渐地,这里却成了大家都不想离开的地方。

  中队的老兵说,认识神农架要从第一次巡逻开始。新兵们总是充满探索的愿望,因此对自己的第一次巡逻任务总是格外期待。

  杨昌盛忘不了自己首次执行巡逻任务,那是他第一次真正走进大山,揭开神农架神秘的面纱。手上拿着一根应急棍,背上一个水壶和一个装着雨衣的挎包,这就是他巡逻时的全部装备。

  山区路面崎岖,灌木丛生,周围随处可见的参天古木和悬崖峭壁让杨昌盛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力。杨昌盛一步一步走着,他走过的山路却格外平整。“这条路都是我们过去的老班长们一趟一趟走出来的。”听着班长王健的话,他步子轻快了许多。

  炎热的天气使得巡逻的战士们有些闷得喘不过气来,但战士们都格外警惕,因为他们知道每年的夏天是神农架山火发生几率最高的季节。

  不知道已经翻过了几座山,杨昌盛的脚有些肿痛,抵达了巡逻终点,杨昌盛却没有选择坐下来休息。望着眼前的这片深山,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知道他们走过的山路还不到先辈们的三分之一。

  20世纪80年代,神农架还未被完全开发,这里经济条件落后,物资匮乏,作为神农架的唯一驻军,官兵们生活格外艰苦,他们往往要走上近20公里的山路,前往最近的小镇补充物资。官兵们自己植树造林、修墙补路,由于冬季经常大雪封山,他们还在营区旁修建了一片小农场,一直使用至今。

  “在连队建队之初,我们担负的就是神农架地区的建设任务,那时生活条件格外艰苦,天灾不断,中队的战士们都在用生命书写军人的忠诚。”指导员刘望新说。

  荣誉室内,一个个展陈的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也让这些刚来到军营里的新兵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忠诚奉献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发芽。

  

  “什么是坚守?”在中队的一次政治教育课上,刘望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班长占波波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坚守就是我们知道这片深山代表着寂寞、孤独、偏远,但是我们仍在这里,今后也一直会有人在这里。”

  神农架的夏雨冬雪美不胜收,但是“神农架美丽的景色背后往往隐藏着危险”,每到雨季和雪季,这里的官兵们都显得格外紧张。

  山洪和雪灾是神农架地区的常客,人与自然的抗争在这片深山里上演得格外频繁。

  从入伍到现在,中士占波波已经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抢险救援任务。但让他欣慰的是,从他踏入神农架的第一天直到现在,周围的乡亲们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一个都没有少。

  “救灾就是与大自然做斗争,好在我们每次都赢了。”每到雨季雪季,应急班班长占波波总是格外忙碌,他们担负着检查和维修装备的重要任务。

  “抢险救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能有一点马虎。” 占波波忘不了,2016年8月,那是他第一次参加抢险救援任务,湍急的山洪没过了他的大腿,暴雨砸在脸上让他睁不开眼睛。

  山地路面崎岖,洪水淹没的山路上有不少深坑,战士们一不小心便会踩空,尖锐的岩石划破了他们的小腿、脚掌。

  那一次任务,他们连续奋战了13个小时。

  那一次任务,他们救下了80多名群众。

  任务完成后,占波波听着乡亲们感激的话语,望着他们眼中闪动的泪光,他深切体会到了坚守的意义。

  “曾经我也想过离开这里,远离这里的孤寂,但时间久了我就明白,这里总要有人留下来,也就舍不得神农架了。”占波波说到这里,眼里闪烁着亮光。

  自那天后,占波波的理想渐渐地与守护着的这片绿色大地相重合,作为一名守护者,他在这里深深地扎下根来。

  神农架营区门口有一块大山石,上面刻着“林海卫士”四个大字,“这是那次山洪来时用来堵洪水的山石,村民们后来自发将山石运了下来,刻上字送给了中队。”看着这块山石,指导员刘望新脸上充满了自豪。

  近年来,武警神农架中队圆满完成各项看守巡逻勤务以及抢险救援、打击偷猎等任务,先后18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996年2月,中队被民政部和武警部队授予“神农架拥政爱民模范中队”荣誉称号;2019年12月,中队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

  

  “哨位就是战场,执勤就是战斗。”5月25日上午,铿锵有力的声音在中队营区上空回荡。官兵们介绍,每过两个小时哨位交接的时候,熟悉的声音便会再一次在这山间回荡,这是中队官兵们都牢记于心的哨兵誓词。

  当天是上等兵曾结文站上这个哨位的第480天,患有脊柱炎的他背上有些隐隐作痛,不知是疼痛还是炎热的影响,汗水早已浸湿他的衣襟,但是腰杆仍是挺得笔直,目光里满是警惕。

  他知道,自己现在肩上扛的不只是钢枪还有责任。武警神农架中队不仅负责保卫神农架地区的安全稳定,还要守卫神农架地区唯一的看守单位——神农架看守所。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这里常年看押的都是一些偷猎捕猎的不法分子。“这里很多犯人是因为偷猎捕猎被关进来的,大都犯的非法狩猎罪和非法持有枪支罪。”曾结文嘴上说着,眼睛却从未离开过监区。

  每到夏日,哨位里密封的环境即使是开着空调也闷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刺眼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这里海拔1000多米,哨位上昼夜温差很大,常常是白天盖毛毯,夜里裹棉被。

  中队的官兵会开玩笑说:“在这里执勤才是真正的钢铁战士,因为既要不怕火烤,还要不怕冰冻。”

  中队的自卫哨旁有一块刻着“忠诚”二字的大山石,这块石头对于上等兵李天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这是我的老班长徐威在退伍时送给中队的山石,他在上面刻下了‘忠诚’二字送给大家。老班长走之前经常让我多看看它,要我记着自己究竟为什么当兵。他教会了我很多,无论当兵还是做人。”望着这块石头,李天智眼里满是怀念。

  李天智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看见徐威在哨位上执勤时的样子。闷热的空气、毒辣的太阳,徐威笔直地站在哨位上,警惕的眼神让李天智一辈子都忘不了。

  “就在那一次,军人的忠诚和坚毅在我的眼前具象化了。”对于李天智来说,从那时起他真正找到了标杆和前进的方向。

  眼下,又一批新兵入伍,又是一次哨位参观,而这次站在哨位上的人是上等兵李天智。

  “执勤累了看看树,树有多直我多直。”武警神农架中队的官兵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它同样体现了中队的“队风”。对于这里的官兵们来说,深山里的生活单调却不平凡,他们用奋斗的青春在这片深山里书写忠诚,用挺拔的身姿在神农架种下了一片迷彩林。

  崔昌江 方海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大山深处的“林海卫士”
责任编辑:高秀木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