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新闻推荐 >> 正文

从0到1突破,“含金量”足!物流“大动脉”降本增效 经济发展“硬支撑”更稳

发稿时间:2025-03-24 12:57:00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铁路12306平台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们可以在上面购买火车票。铁路还有个95306平台,这是铁路货运系统,可以在上面为货物购买火车票。2月底,国铁集团与4家航运企业签订协议,将联手打造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上线后,在铁路95306平台上,不仅可以为货物购买火车票,还可以购买“船票”。作为铁路货运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这一业务推进得如何?

  

  几天前,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与集装箱公司以及航运企业进行沟通协商,让新研发的多式联运“一单制”系统尽早投入使用。

  

  

  2025年2月底,国铁集团与中谷物流、信风海运、安通物流、泛亚航运4家航运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要联手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服务,也就是一张运单管到底。

  

  为了尽快推动系统上线运营,各方都在努力向前推进。在上海的一家航运企业,程序员团队正加紧对系统进行测试。同时,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正在熟悉业务流程。

  

  作为一种全新的运输模式,多式联运“一单制”,就是要打通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信息渠道,实现更加高效的联合运输。但要在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之间搭建起桥梁来并非易事。以货物品名为例,即便是同一个物品,在海运系统和铁路运输系统里,命名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命名不统一,就无法在系统里实现数据互联对接。

  

  在两个系统间充当翻译的,就是这套新搭建的海运订舱系统,可以给各方提供基础数据编码“同声传译”的服务。通过“翻译”,解决了数万条货物品名、港口码头名称等基础数据的转换互认难题。

  

  据了解,4家航运企业中,已有两家率先完成数据对接。现在,已经开始将船期、运价等产品信息推送到海运订舱系统。

  

  另外,为适应“一单制”条件下的报价需求,铁路货运报价也做了重大的调整。将传统的事后报价改为实时报价,用户在选择运输方式的时候,就能清晰地看到运输价格。

  

  从数据对接到规则协同,从实时报价到统一运单,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也在这个春天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打破信息壁垒,铁路货运改革正以破土之势,加快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有效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眼下,国铁集团正在组织各地铁路物流中心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各航运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产品数据上线。多式联运“一单制”系统正式上线后,在铁路95306平台上,用户就可以直接为货物购买合适的“船票”了。

  政策加速落地 降低物流成本“多点开花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作为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相关举措正在加速落地。

  

  继2024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印发实施配套文件,与《行动方案》形成“1+N”政策体系。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刘宇航介绍,对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达成了全社会的一个共识。两会之后,各个地方对于落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有了更多细节和行动。

  

  河北2025年要实施“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以数字化技术推动产业链降本增效。在唐山曹妃甸港区,这家临港物流公司的技术团队正在对数字孪生港口系统进行研发升级,以解决传统车队管理采用“人管车”带来的车货匹配效率低的难题,助力规模化车队实现精细化管理。

  

  多地还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河南2025年要加速放大“米”字形高铁优势,加快推进高铁、航空多式联运建设。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郑州航空港高铁多式联运项目,已全面建成并完成竣工验收。目前,正联合全球头部物流园区运营商开展预招商。

  

  四川将加快建设立体化物流体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着力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在泸州,两艘1100吨级增程式新能源货轮正在紧张地建造中,预计4月完工交付。这两艘新能源货轮将投入“广安—重庆”集装箱航线运营,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公水联运。

  

  2025年以来,多地还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入港口堆场、物流园区和工矿企业,畅通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山东钢铁永锋临港公司的铁路专用线三期正在紧张地建设中。借助铁路专用线时效准、运输稳定可靠的优势,公司可对原材料储备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低库存、快周转的运行模式。

  

  从枢纽建设到新技术应用,从运输结构调整到运输装备更新,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为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新动力。

  数说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含金量”

  对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成效,应该如何去衡量?含金量有多高?社会物流成本不同于物流成本,指的是经济运行的效率,通常以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作为衡量的标准。通过一组数据,看一下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含金量”。

  

  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即实现100元GDP所需付出的物流费用是14.1元。与2023年相比,这一比率下降了0.3个百分点。简单理解,就是每创造100元GDP所需耗费的物流费用减少了0.3元。

  

  不过,可别小瞧这0.3元的减少,按照超过136万亿GDP的规模来计算,2024年实现的物流费用节约超过4000亿元。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要力争降至13.5%。

  

  另外,从运输结构看,目前,我国仍有700多万家公路货运主体,公路货运量占比超过70%,短途运输规模依然较大。专家表示,要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发展公水联运、铁水联运。同时,规范多式联运各环节收费行为。

  

  当前,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稳步推进,但物流的区域与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为破除信息孤岛,我国2025年要在16个城市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打通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及港口、公路、铁路、航空等业务系统数据,促进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责任编辑:hz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