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美国滥施关税,进行“关税霸凌”,影响波及所有贸易伙伴。深圳聚集了众多外贸企业,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总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作为外贸大市的深圳如何应对冲击?来看记者在深圳的采访调研。
当记者来到深圳龙岗区这家企业时,仓库仍在忙着发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出口移动储能产品的外贸企业,目前发货量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在企业的工厂,记者看到了4月份的排单依旧是满满当当。据企业负责人介绍,4月份目前排产计划总数是8000台,已经生产了3000多台。
负责人梁海宁告诉记者,在前几年关税壁垒初现的时候,公司就有意调整了市场布局,出口到欧洲、日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美国市场只占百分之十,所以目前整体出货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各国的标准不同,消费者的习惯不同,这是企业拓展多元市场的难点。在拓市场的初期,梁海宁也遇到过困难。“早期产品设计上没有经验,直接把交流输出接口设计在面板上面,但是要出别的国家规格的时候,整个面板就要重新去开模,时间周期很长,价格又高。经过教训之后,后来开发新项目都会把空间预留好,碰到不同国家需求的时候,只要改这一块的镶件,20天左右就可以改好。”梁海宁说。不仅是产品的规格需要调整,记者发现,梁海宁的团队还密切关注着当地消费者的习惯,并且随时进行调整。
梁海宁说他们始终在求变,企业的内核是“不省油的灯”。布局多元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让他谈到未来时很有底气。企业今年新招了十几个研发新员工,并且正在扩建实验室。梁海宁称:“我们坚信产品研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都很快,如果不坚持研发投入,产品就很容易落后。我们认为,企业的定力不能因为一时的风浪就改变自己的方向。”
前瞻布局科技突围 企业积极应对关税波动
连日来,记者在深圳深入企业、走访展会,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正通过前瞻性布局、全球化拓展等方式,应对关税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上午10时,记者走进位于深圳南山区的这家企业时,电话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市场部正在和海外客商跟进订单进展情况。另外一家企业专注声学研发设计与智能软硬件开发,出海的第一站就选择了美国市场,并且直接定位于中高端。如今,企业营收额的近20%来自美国市场。
在深圳外贸企业的全球棋盘上,这样的“科技突围”已成常态。眼下,深圳不少科技企业以及商协会正在海外深耕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新兴市场机遇,通过出口地多元化、技术升级、供应链重构实现突围。
美国的“关税霸凌”给国内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巨大震荡。不过记者调研发现,在深圳,不少企业北美收入的占比近年来已经在逐步下降;与此同时,非美市场则加大了开拓力度。对于他们而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发展之道。
在国内外贸企业自身积极求变同时,不少非美海外电商平台也在积极抛出“橄榄枝”。近日,2025乐天全球电商品牌峰会在深圳举办。
拓内销 扩市场 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
记者在采访中了也解到,为了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深圳不少外贸企业都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扩大国内市场,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
在这家聚焦气密检测领域的企业,生产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组装新一批气密检测仪。2019年到2024年五年间,企业加大了自身技术研发力度,积极与国内厂商合作,同时企业也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的订单额同比增长了120%。
这家电力设备企业从2024年5月开始积极参加展会和交流活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经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迪拜等地进行了市场布局。本月20日还将前往阿富汗市场,洽谈技术方案以及投标要求。
数据显示,广东省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9488.1亿元,占出口比重已降至16.10%。当前,我国正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卡点,深圳也在全方位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