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家桥头,我总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杆——许哥倒下的地方,就是我们接续奋斗的起点。”冬去春来,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00后民警梁天愈加思念他的“许哥”。
2024年11月5日,正在路面值勤的城区中队一级警长许允若被一辆违规闯入禁行区的货车撞倒,身受重伤,被紧急送医救治。在与死神拉扯了71个日夜后,55岁的他在今年1月14日不幸牺牲。
32年的交警生涯,1万多天的早晚高峰,无论酷暑严寒,许允若几乎都在岗位上。值勤时,他每天10个小时“钉”在路面上,平均要走两万多步。不少来来往往的群众都认识这名瘦瘦黑黑的交警,熟悉的还会亲切地叫他一声“阿许”。
许允若是中队里的“老大哥”,总给人敦厚温暖之感。中队平时值班加班多,遇到突发情况时,只要叫到他,他就是一句“好的呀”。城区中队管辖吴中的核心区域,压力很大,浑身是病的许允若从没向组织要求特殊照顾。他觉得要是自己少干了,别人就得多干,他打心底心疼同事们。
新家桥是许允若最牵挂的地方。这座百年石桥横亘在双向四车道的交汇口,每逢早晚高峰便成了堵点。许允若曾把自己“钉”在桥头,用眼盯、手记的“笨办法”,连续1个月记录车流量、访谈司机、绘制通行规律图。最终,他用汗水和脚步丈量出精确数据,提出了“周边信号灯联动调节”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让这里的交通恢复畅通。
在吴中区,由许允若手绘的新家桥交通流量图谱,成了每名交警的培训“教科书”。“我们将许允若生前聚力攻坚交通堵点的做法和经验提炼成‘许允若工作法’,将他在新家桥的成功实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交通治理典范。”吴中交警大队大队长张迎庆说。
如今,新家桥的岗位由梁天带队驻守。他在运用“许允若工作法”的基础上,结合“动态流量热力图”和警用无人机的智能应用,全量汇聚、分析道路交通数据,进一步优化配时方案,让高峰时段的通行效率再次提升。“许哥的‘老办法’加上科技‘新手段’,真的很管用。”梁天不时将许允若留下的笔记本拿出来翻看。
随着“许允若工作法”的深化应用,这个从桥头诞生的“笨办法”在接力传承中不断演变为区域交通治理的“巧功夫”。
今年清明节期间,面对交通大流量,吴中交警大队建立多维度的交通态势评估模型,匹配不同情况下的分流线路和应急预案,让交通通行效率同比明显提高。
同事们记得,在许允若的警车里,永远备着现金、联系卡和急救包。“有事就找阿许”已成为不少群众心中的共识。
许允若常说,“无论是违法查处还是道路紧急救援,只有做到地熟、路熟、情况熟,才能快速响应、精准打击”。在一次紧急救援中,他凭借对辖区地形的熟悉,带领铁骑队员为临产孕妇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仅用8分钟便安全抵达医院,确保孕妇得到及时救治。
许允若牺牲后,中队同事自发成立了“阿许服务队”,设置“允若服务亭”,将许允若的为民情怀转化为常态化的服务机制。
“预约办证”微信群是许允若生前组建的,主要是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作息时间不固定的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错峰办证、上门办证等服务。民警冯晨露成了这个微信群的新群主,无论早晚,群员有问,她必有答。
一直跟许允若搭班的辅警张永华也学着“阿许”的样子,随身带着现金和联系卡,连续救助3名走失老人,并将他们送回家;中队还创新设立“违法教育暖心岗”,通过“学法教育”“送教上门”,让70多名交通违法者主动变身成为安全宣传员。
今年3月初,许允若曾驻守过的苏南运河长桥被拆除重建。这是一条跨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通道,承担运河两岸居民的日常出行。由于备用桥面较为狭窄,交通保畅压力极大,城区交警中队成立“护桥保畅通服务队”,风雨无阻地为市民平安出行保驾护航。
在许允若曾挂钩服务的苏苑新村东区,因小区及周边道路狭窄、私家车增多,乱停车现象严重,中队主动作为,联合相关部门,推出车位增设、错时勤务、联合整治等措施,受到辖区群众好评。
“今年以来,我们在13个执勤中队全部成立了‘党员先锋服务队’,在车管窗口打造车驾管业务‘贴心服务暖人心’工作岗,以许允若为榜样,全力打造‘百姓有忧、交警快办’的服务品牌。”吴中交警大队教导员朱喆说。
今年以来,吴中交警大队推进实施基础力量建设、重点违法整治、风险隐患治理、路面勤务优化等五大行动,全区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亡人数较去年同比下降13.9%、12.79%。
“我会努力用他的‘笨办法’解决更多交通难题,用他的‘热心肠’帮助更多的人。”梁天说,“从警的路还很长,有许哥在,我知道未来该往哪儿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