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神星一号(遥十七)·青春北京号运载火箭成功将6颗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展现了北京青年传承科技报国精神,以新质生产力投身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北京,投身科技创新工作的青年并不少见。他们在科研赛事中聚焦解决技术难题,在科技创新改革领域找准突破点。从“天宫”到海洋,从校园到社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这股“青力量”推动科研创新“落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青智慧”。
在社会实践中生长出创新的种子
用一枚15平方厘米的芯片协助社区老人实现肝癌早筛,是00后女孩梁梦瑶和团队成员用两年时间提出的解决思路——通过研发微流控芯片探索肝癌早筛。他们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支职业院校队伍,晋级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并获得银奖。
“我想把论文里的前沿技术用于实践。”在梁梦瑶看来,北京共青团的一系列赛事和平台为青年学子提供了科研创新的沃土,也让自己坚定了科研创新的信念。
梁梦瑶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22级本科生,就读于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在一次社会实践中她发现,不少癌症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失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的机会,而现有的基因检测产品存在检测环境要求高、耗时久、成本高等问题,一般人很难使用。
有没有一种设备,能在医疗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不用考虑严格的环境因素,只需按说明操作,就可以实现居家疾病自查?为此,梁梦瑶与团队成员在2023年冬天开始调研。
“一开始我们以为大家会很在意价格,但调研后发现,大家更在意它的操作便捷性和检测准确度。”梁梦瑶说。
结合前期调研情况,该团队开始了最艰难的研发阶段。大家泡在实验室反复试验、紧盯反应过程,实验结果不对就再来一次。梁梦瑶最晚一次从实验室回到宿舍已是凌晨4点。
最终,该团队采用磁珠技术从样本中快速提取基因,并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实现在45分钟内对肝癌标志物完成高效、准确检测。为了便于用户在家中检测,芯片还搭配了完备的咽拭子检测试剂盒,还有AI数字人协助用户完成检测,进行结果判读。
梁梦瑶和团队成员拿着样品去社区再次调研,最开始老人们都有点不太相信:“这么个小东西能测得准吗?”该团队为老人做了一系列免费检测,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生活方式科普、提出饮食起居建议,最后根据实践情况和居民反馈完善产品需求。
在梁梦瑶看来,准备科研竞赛的过程,是一个将学术创新产品从论文“落到实处”的尝试,也让自己的眼界更为开阔。“最开始时我们只限于做自己的项目。在这里,我能了解别人的项目和产品,企业实地走访、赛场上的交流碰撞,都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梁梦瑶说。
“年轻人通常对新技术、新理念更加敏感,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潜在创新点,通过靶向式调查研究,精准发现新质生产力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一级主任科员高海曾获得北京市第十届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我为改革献一策”活动一等奖,推动北京市相关部门及部分区对手术机器人的定价、入院、医保等方面进行新探索。
在高海看来,青年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政府和企业更准确地把握行业动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动能”。
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不能闭门造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四学生李文硕大二起就加入了导师的课题组参与AI芯片研发工作。在他看来,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不能闭门造车,社会维度的交流和赛事实践同样重要。
李文硕发现,目前AI热门讨论话题大多集中在算法上,但国内的AI硬件比国外薄弱,许多芯片需要依靠进口,在供应链上很被动。
“我们从事的研究,就是用自己的技术,通过技术创新规避国外的技术封锁,解决先进工艺芯片缺乏的痛点。”李文硕说,“青年学子身上应肩负着一种使命,要投身到国家所需要的方向当中。”
李文硕认为,进行科研项目、技术攻关不能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需要在不同阶段了解学科和行业内其他人在做什么,把握整体方向,进一步印证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在对比的同时吸取各方评价和指导意见。
于是,课题组成员一方面专注于技术革新和突破,另一方面积极参与赛事,获取更多指导。李文硕说,这也让他从通过书本学习知识的学生,逐步成长为科研工作者。
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学生杨雨荃对此感同身受。她负责的“水上智氢”项目所研发的电解槽,能让海水制氢更加环保,获“青创北京”2024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金奖。
“参加创业竞赛和做科研不一样。我一开始对我们的产品非常自信,实验室中生产效率可以达到99%以上,但真正在海水中试验时,却发现产品仍需重新打磨。”在杨雨荃看来,这需要研究者走出实验室,“一直在实验室做研究,是没法走到生产线的,这是参与竞赛给我的启发”。
团北京市委企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积极整合首都科技创新资源,紧密联系和服务自主创新产业和新兴产业青年群体,为首都青年科技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下一步,团北京市委将围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以实施青年人才“青凝计划”为抓手,深化“青创北京”品牌,丰富“挑战杯”办赛模式,推动“我为改革献一策”“深化改革基层行”等活动提质升级,动员青年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