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信息
“生命的价值在于延续。”近日,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孟瑞鹏烈士先进事迹展馆内,学生讲解员任释豪说。
孟瑞鹏是90后,生前系该校学生,本报曾多次报道其事迹:2015年2月26日,两名小女孩不慎落入湖中,孟瑞鹏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湖水救人,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当年他被追授“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2024年9月,在新生入学第一课上,任释豪被孟瑞鹏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深深触动。课后,他独自来到校史馆详细了解孟瑞鹏的故事,并决心做一名“瑞鹏精神邮递员”,将“瑞鹏精神”传递下去。
该校党委书记王笃波认为:“‘瑞鹏精神’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活的教材,是激励师生勇担使命的精神丰碑。这种精神早已融入华水的精神血脉,成为我们立德树人的灵魂坐标。”
该校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杨国斌介绍,近年来,该校善于抓典型、树榜样,坚持用“接地气”的方式讲好瑞鹏故事,并持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将“瑞鹏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结合课程建设、实践育人、文化浸润等路径,融合课内课外思政教育资源,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育人体系。
搬进展馆的沉浸式思政课
吴菲菲已坚持讲述孟瑞鹏事迹10年。2023年孟瑞鹏烈士先进事迹展馆建成后,吴菲菲主动请缨担任讲解员,至今累计接待校内外访客数万人次。对于展馆内113件孟瑞鹏遗物背后的故事,吴菲菲早已形成“肌肉记忆”,她的讲解听不出“背稿”味儿。
3月13日,在给该校第七期“青马工程”孟瑞鹏示范班的学员讲解时,已是展馆负责人的吴菲菲又换了一种新方式,将讲解的侧重点放在展馆“筑梦成长”板块上,主要介绍孟瑞鹏进入大学前的成长经历。
“家境贫苦较早就学会独立担当、从小练武习得一身正气、中学班长经历练就正直品德……正是由于长期的修养积淀才促使孟瑞鹏最终选择了勇敢救人。”通过讲述孟瑞鹏的成长经历,吴菲菲引导参观者剖析孟瑞鹏舍己救人的深层次动因。
在孟瑞鹏烈士先进事迹展馆做讲解员的过程中,吴菲菲曾见过白发苍苍的老教师听完讲解后主动询问如何加入志愿服务队,见过青年学子受孟瑞鹏事迹感召成立公益社团。“在瑞鹏事迹展的四大板块里,参观者往往还未走到一半就自觉驻足在展柜前,或对着瑞鹏的照片致敬,或因瑞鹏的日记而感动流泪。”吴菲菲回忆道。
走出展馆后,学员何沂宸收获颇丰。“最近我在生活和学业上遇到了一些问题:迷茫、自卑、内耗……但今天学习瑞鹏学长的事迹后,我好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该校团委副书记杨国政介绍,近年来,无论是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新晋教师入职培训第一站,还是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必修课,孟瑞鹏烈士先进事迹展馆已成为该校师生的首选,成为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融入“瑞鹏精神”的特色思政课
创作微视频,排练历史情景剧……近期,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校园里,很多大学生正为即将到来的系列思政大赛做前期准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会配上‘尚德杯’主题演讲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融入‘鉴史杯’历史情景剧表演赛……”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主任余佳莹说,近年来,学校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深化理论知识学习、锻炼应用实践能力。
“往年大赛有许多优秀的微视频和历史情景剧作品,都是与传承‘瑞鹏精神’相关的,我们非常提倡‘身边人讲身边事’。”余佳莹说。
“孟瑞鹏在生命最后时刻选择勇敢救人与其自身成长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他也因此实现了人生价值。”在平时的思政课堂上,每当讲到历史唯物主义和价值观时,该校公共管理学院思政教师孙志鹏总是用孟瑞鹏的生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孙志鹏经常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研讨、“翻转课堂”等形式,深入理解“瑞鹏精神”的丰富内涵,将“瑞鹏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将“瑞鹏精神”真正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扎根大地的“行走的思政课”
本科期间志愿时长超700小时、为去贵州支教主动放弃保研机会……这是青年学子崔煜佳的选择。
崔煜佳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美术学专业研二学生,本科期间第一次参观孟瑞鹏烈士先进事迹展馆时就被“胸怀大爱、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瑞鹏精神”深深打动,自此开始了为期6年的志愿服务实践。
“初入大学时我性格内向,有些懒惰,瑞鹏学长的伟大事迹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我开始攻读双学位,利用课余时间多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拿到了学校的孟瑞鹏奖学金。”崔煜佳说,是榜样的力量铸就了自己奋斗与奉献的青春底色。
2022年,崔煜佳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前往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支教。在笃山镇民族小学,崔煜佳和同伴共同创建了七彩校园社团等,开展了“守护花蕾”“万千星火筑千万梦想”助学行动,为150多个贫困家庭送去教育物资。
“施与受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对这个世界付出多少爱,生活也会回报给你多少快乐。”《孟瑞鹏笔记》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崔煜佳一直都把它当作支教生涯的座右铭。
支教归来后,崔煜佳仍继续投身于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中。他联合实践团队成员共同为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绘制500平方米的主题壁画,助力乡村振兴;完成《琅彩丝韵》项目,攻克传统掐丝珐琅工艺产业化难题,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腾飞……一次次扎根祖国大地的社会实践,让崔煜佳感受到在“瑞鹏精神”与华水思政教育的浸润下,自己正一点一点地实现人生价值。
该校“孟之舟”党支部书记李慧杰介绍,10年来,在“瑞鹏精神”的影响下,该校相继成立了“孟之舟”党支部、“孟之舟”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培养了一批批“瑞鹏式”的好学生,他们以校园和社会为舞台、以奋斗和奉献为底色,扎根祖国大地,在实践中提升修养、服务社会,也让“瑞鹏精神”走出校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朱成真 见习记者 李梓昂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