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6名潍坊工贸公司员工来到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反映被公司拖欠两个月工资。面对询问,公司法定代表人竟表示“没有钱,有钱早就给了”。
原来,该公司由于购置设备扩充业务、外部资金回款不及时等原因,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员工已陆续停工离职,公司也面临生产困境。而公司法定代表人希望通过仲裁诉讼长期程序,争取资金筹备时间,拒绝与员工对话调解。
为此,奎文区综治中心第一时间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会、工信、司法等职能部门成立临时工作组,在稳定公司员工情绪,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的同时,为企业算裁审的“亏损账”和调解的“成本账”。
最终,公司负责人接受调解、配合开庭,主动确认劳动者工资数额,并出具分3期支付的调解方案。截至目前,累计104万元调解款已全部支付到位。
这起案件是综治中心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2024年11月,中央政法委联合11部门出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努力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作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综治中心集中受理和处理老百姓诉求,整合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中心等有关功能,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派员常驻,发挥各部门优势,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省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覆盖率达到90%。
日前在福建厦门举行的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以下简称“现场会”)上,中央政法委要求,到今年6月底,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把全国县级综治中心运行起来;到今年年底,除了需新建场地的,其他所有县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直辖市的下辖区县比照县级要求推进规范化建设;到明年,基本实现省、市、乡综治中心规范化。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厦门市、漳州市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运行情况。
厦门市集美区综治中心不仅聚合了劳动争议、行政复议、诉讼服务等办事窗口,还设置了劳动纠纷、涉征拆纠纷、道交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功能调解室,区法院、检察、信访、司法、人社等8个单位常驻,教育、民政等15个单位轮驻,为群众带来便捷高效的“一站式”解纷服务。
“中心运行以来,我们线下接待群众1.2万余人,受理线上线下的矛盾纠纷1.4万余件,其中调解成功9180件,全区矛盾纠纷非诉化解率和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集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中心负责人林婷婷介绍,目前,中心每日接件量在60件左右,逐渐成为群众心中好用、管用、实用的解纷优选地。
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综治中心设有一间共享法庭,海沧区人民法院东孚法庭庭长芦絮和团队常驻在这里。综治中心运用法治思维,完善运行机制,着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法治化水平,按照纠纷化解的法治化“路线图”引导当事人先行调解,实在调解不成的,引导其依法进入劳动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相应程序。
“在此之前,经司法部门调解成功、双方签订协议后,还要跑到法院进行司法确认,至少还得等一两天。如今,法官和调解员在综治中心办公,了解核实情况后,半个小时就能作出司法确认。”东孚街道综治中心副主任、东孚司法所所长陈明哲介绍。
“2024年法庭受理了1093起案件,其中480件委托给了综治中心进行调解,调解成功了200余件。”芦絮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些案件覆盖了民间借贷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租赁等各个领域。
在她看来,相比于判决案件的“刚性”,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更能“心服口服”,案件自觉履行增多,进入强制执行减少,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还不用交诉讼费,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选择到综治中心解决纠纷。”芦絮说。
在现场会上,中央政法委指出,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根本目的是确保人民群众每项诉求都有人办理、每项诉求都依法推进。综治中心只是一个平台,解决老百姓利益诉求主要依靠各职能部门,要通过规范化建设,实现“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会议要求,督促每个矛盾纠纷都严格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依法办理,全程掌握矛盾纠纷走到了哪个程序、该程序处理所用时间、当事人是否认可、是否需要流转到下一个程序。综治中心要对入驻部门应受理未受理、应办理未办理、应追责未追责、应处置未处置等问题及时纠正、重点督办。
中央政法委强调,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强化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让群众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在权利义务统一中判断对错,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3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