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1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今天,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5年重庆市将突出“民呼我为”,聚焦“急难愁盼”,接续办好15件重点民生实事,尽心尽力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记者注意到,15件重点民生实事包括“为未成年人提供假期公益托管服务12万人次以上”,这一惠民举措即深受当地家长欢迎的“团团带娃”。
团重庆市委于2020年启动假期托管公益服务,通过“七彩假期”等实践活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青少年之家”开展托管看护、作业辅导等服务,并于2023年起连续将假期托管纳入重庆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我为青年办实事”项目清单。截至2024年,重庆市各级团组织累计开办公益托管1.16万余期,服务青少年儿童38.2万余人次。
“团团带娃”服务对象以寒、暑假期家庭看管确有困难的6岁至12岁少年儿童为主,注重向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难家庭子女及“两企三新”等青年群体的子女倾斜,提供托管看护、作业辅导、思想引领、兴趣培育等服务。2024年2月4日,本报《“团团带娃”缓解寒假“托管难”》一文报道重庆校外活动场所开启公益托管模式——在“看护空白期”为家长们公益“带娃”、缓解看护难题。2024年寒假,重庆市7065个“团团带娃”名额一经推出便迅速被家长抢光。
2024年8月以来,团重庆市委围绕假期公益托管认真谋划,走访重庆各区县,召开片区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团重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与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部门充分沟通,决定共同实施2025年“假期公益托管营”行动,作为服务青年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在重庆市常态化推行。
托管地点以重庆市内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之家”、党群服务中心和企事业单位自有场地为主,并鼓励学校积极开放场地。数量及规模方面,以区县按需申报、市级统筹的方式,在重庆市确定假期公益托管点位不少于1000个,开展假期公益托管不少于5000期。
团重庆市委设计开发了假期公益托管兴趣课程体系,合理融入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安全自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普及等内容,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山城”“三下乡”“返家乡”等项目招募志愿者参与授课,在开班前对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指导区县为公益托管营举办地点配备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基层智治平台,同时统一为参与托管的学生及志愿服务工作人员购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