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方位扩内需,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释放了积极信号。
1月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2025年,我国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并将以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
所谓“两新”,即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重”则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不久前召开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在今年9项重点任务之首,“两新”“两重”就是“全方位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去年以来,“两新”工作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居民消费、加快绿色转型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比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快速增长,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销量明显增加,新能源汽车、一级能效家电销售占比持续提升。”袁达说。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已经超1万亿元。截至2024年12月19日24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近270万辆,汽车置换更新超310万辆,超3330万名消费者购买相关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521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超53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100万辆。
袁达表示,2025年,“两新”工作将从扩大范围、提升标准、完善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具体来说,设备更新支持范围将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加大家装消费品换新的支持力度。
此外,还将进一步简化设备更新审批流程,提高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的便利度。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分配,向2024年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倾斜;降低企业垫资和经营压力,简化补贴流程,及时高效兑现补贴资金;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等,持续提高政策效果。
“两重”建设方面,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从实施情况来看,去年以来,“两重”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
比如,支持长江沿线城市加快建设改造1.3万公里污水管网,推动消除管网空白区1100平方公里;支持推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造林种草以及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等近4000万亩;在安排2023年增发国债支持东北建设2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加力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再支持建设2500万亩……“上述项目正在推进过程中,效果将持续发挥。”袁达说。
展望2025年,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3个方面加力推进“两重”建设。首先要加大建设力度。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重点任务。将水利支持范围拓展至全国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将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等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其次要加强软硬结合。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抓紧推进规划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资综合效益。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袁达透露,在2024年提前下达2025年约1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近期有关部门将再下达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短期内体现为需求,中长期则转化为供给。全方位扩大内需,也需要在“投资”方面持续发力。
“多年来,投资工作在稳增长、调结构、育动能、惠民生、防风险等多个方面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介绍,近10年来,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40%。他指出,2025年,有关部门将进一步聚焦提高投资效益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具体来看,有3个着力点: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资、高水平调动社会投资。
在高效益用好政府投资方面,赵辰昕介绍,有关部门将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并优化支持范围,聚焦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领域项目,持续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用好“正面”“负面”两张清单,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投资效益。此外,还将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官。
围绕高水平调动社会投资,将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滚动接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筛选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深化投贷联动合作,推动更多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新机制项目落地实施,更大力度支持基础设施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市场扩围扩容。“通过这些举措,持续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及其他发展中的问题。”赵辰昕说。
本报北京1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