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提振消费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发稿时间:2024-12-29 06:31:00 作者:常兴华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居民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也意味着蕴藏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当前,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也越来越快。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五个必须”遥相呼应,今年则提出了更加具体的“五个统筹”。同时,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置了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总结过去,指引未来,对做好经济工作重要经验及时进行总结,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不二法门。

  提振消费 扩大内需 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安排中,扩大国内需求被放在首位。提出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自2018年起,我国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559亿元上升到2023年的47万亿元。可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由此不难理解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提了出来。“提振”一词的使用,显示了中央对明年提升消费的期待与决心。具体举措中提到的“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也是切中了时代新需求,新意足足。

  经济学有理论及经济工作实践两个视角,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则有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改革开放初期,需求侧以高投资、高出口为依托,供给侧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导向,侧重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消费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也在悄然逐步演变为发展型消费、服务型消费。近两年来,所谓“消费低迷”“消费寒意”,对中国经济是否失去增长动力的担忧,其实是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成为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的显现。居民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也意味着蕴藏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当前,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消费升级中,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是一个重要特征。“扩大服务消费”,既反映了当前形势的要求,也顺应了未来消费变化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2023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29.8%,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8% 和32.4%。消费支出增长愈来愈转向其他领域。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在消费中的比重已在一半以上,与欧洲大陆国家基本持平。但我国服务消费潜力仍然巨大,会议把“扩大服务消费”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可谓正当其时。

  我们还需要关注处在新时代新阶段的“新消费”。这是明年扩大消费的相关工作中必须注意到的,这个“新”体现在新的消费种类、消费热点、消费业态、消费模式上。消费结构方面“新消费”的服务消费占比和增幅在不断提升,消费模式方面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越来越成为主流,消费热点方面体验型参与式消费、多元功能融合式消费、线上线下互动式消费、个性化时尚化、定制式匹配型消费更多涌现,特别是在青年消费中成为主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等政策的提出无疑顺应了这种变化。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服务业、新兴业态、新型模式的发展。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无疑将是明年消费政策的重要发力点。以“银发经济”为例,我国正处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更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多元化积极应对。不断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扩大内需的政策延续,也必将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

  增加收入 稳定预期 共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消费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收入。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中提出要“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收入是民生之源,是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也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步提高,基本实现了与经济同步增长。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218元,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年快1.3个和3.2个百分点。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名义和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长5.2%和4.9%。

  会议强调“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政策措施。比如,“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等举措,为明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到的“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个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上层群体和下层群体比例都较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相对公正、合理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未来一段时期,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战略安排和政策举措来考虑,现阶段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路径在于:

  首先,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这意味着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其次,要保证就业稳定、推动劳动收入稳定增长,在相当长时期内,稳定就业都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要做到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再次,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做足中等收入群体增量,加快城乡人力资本积累、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支撑。持续实行促进生产率提高和教育公平的教育政策,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促进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

  第四,瞄准重点群体精准施策、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既包括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等,也要关注目前收入水平接近但尚未达到的工薪劳动者,特别是集中于制造业、工程建筑、道路运输等传统行业的工薪劳动者,还有掌握一定技能的技术工人、服务业人员以及基层公务员,新经济下共享经济平台相关从业者等,对这些中等收入群体的“后备军”,要实施合理有效的分配政策,保证其收入稳步提高。我们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