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济南12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实习生 禹文笛)12月26日下午,山东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情况。据了解,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今年前三季度,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1.0%,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505公里、约占全国的1/6,毗邻海域面积15.86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年10月,山东省召开高规格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作出全面部署,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12月26日下午,山东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现场。(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
发布会上,山东省副省长温暖介绍:“近年来,我们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目前,山东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72家,“仙境海岸”“黄河入海”成为山东旅游新名片,“蓝鲸1号”“国信1号”等大国重器创造多项世界纪录,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
据介绍,山东积极发挥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崂山实验室实现规范化运行,拥有“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与创新平台50个,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平台236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拥有全职驻鲁海洋界院士23人,海洋领域国家杰青50名,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在海上发射、深海开发、智能装备、生物育种等重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山东持续深化港口一体化改革,全省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等港口协同发展的格局。建成青岛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等多个大型综合性枢纽港区,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先后十一次打破世界纪录。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近五年连跨5个亿吨级台阶,2023年达到19.7亿吨,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今年前11个月达19.2亿吨。
在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山东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推动海洋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调并重、相向而行。2024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3.6%。2020年以来争取中央资金42.52亿元、地方投入24.87亿元,整治修复岸线55.1公里,修复滨海湿地1.21万公顷,累计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4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赵晓晖表示,力争到2027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到2035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