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7日,以“同愿同行·和合共生”为主题的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浙江宁波举办。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代表、专家学者出席论坛。论坛通过了《雪窦山宣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佛教的智慧力量。
中国台湾佛光山宗委会宗长暨佛光山寺住持心保表示,台湾的“中华人间佛教联合会”持续与两岸佛教界友好互动,甚至跨宗教交流,展开深度对话,“这些努力都是在实践‘同愿同行 和合共生’的精神”。
中国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释宽运提出3个层面的实践:首先,宣扬相互尊重的文化;其次,鼓励文明对话;最后,提供机缘和便利,为各界创造互助互利的合作条件和环境。
抗战时期,在澳门普济禅院慧因住持的帮助下,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与弟子关山月,在澳门创作了大量反法西斯的爱国艺术作品,并举办轰动港澳的画展,为前线筹款。中国澳门佛教总会会长释戒晟说,澳门一直在探索一条与世界和合共生、与国家命运与共、与城市唇齿相依的共融之路。
来自喀麦隆的非洲佛教界代表、非洲少林联合会副秘书长延檀,用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他于2012年至2017年在中国的少林寺学习。“非洲很多方面都要向中国学习。”他说,论坛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团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平等相待、和谐共存。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道慈说:“在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始终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中国佛教作为中外友好的使者,也积极在世界寻找更多共同的语言,在对外交流中承担着促进理解、增进友情、化解误解、消除隔阂的积极作用。”
斯里兰卡阿摩罗普罗派大导师卡拉戈达·乌言戈达·麦特里·木提谈到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交流的两位“功臣”:公元410年,中国的法显大师经印度来到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寺居住两年半,将重要的佛教编年史译成中文;斯里兰卡的不空三藏法师,于公元720年到中国。“这一共同纽带将两个古老的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
1956年1月,为增进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迎请到玄奘法师的灵骨,至今仍供奉在位于古那烂陀寺附近的玄奘纪念馆。印度摩诃禅修创始人桑伽塞那说:“我在许多不同的论坛上发言,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两个最古老的文明和经济大国,必须携手共进,共同弘扬和分享两国丰富的文化价值观与传统的有益之处,引领世界走向共同的未来。”
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会长真愚说:“拥有2500年佛教传统的亚洲地区,是传承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地。我们应以世界佛教论坛为契机,与热爱和平、致力于人类发展的朋友们携手,共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寻找不同文明共存与交流的解决方案。”
18年前,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加拿大佛教会会长达义宣布,在北美兴建“加国佛教四大名山”。首期工程“加国五台山”,已于今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今年9月,加拿大佛教会和多伦多大学联合办学的加拿大佛学院开坛讲学。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进入中国后,不但没有被排斥,反而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中华文化是一种‘志于道’的文化,与其他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说,“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泰王国最高僧伽委员会成员、联合国卫塞节国际理事会主席梵智长老说,本次论坛不仅可以加深互信,更能实践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7条——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当今世界,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正面临诸多挑战。在此时刻,我们更应坚守团结的初心,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携手前行,共同实现联合国‘追求全人类幸福与福祉’的崇高愿景。”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论坛期间,3个文化主题展览在浙江宁波奉化弥勒博物馆举办,分别为同愿同行——中国佛教传承发展主题创作展、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展、翰墨佛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佛教艺术珍品展。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讲座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陈金华谈道,汉传佛教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我们不仅致力于学术研究,更应将之当成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要与全球顶尖的大学合作,创造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使得汉语学术研究能在更广泛的国际平台上得到展示和认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见习记者 张仟煜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