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骑着自行车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金科新区),一路上,刘林始终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刘林是原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产业发展处副处长。他记得,10年前,这片区域还是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动批”),人声鼎沸,但交通混乱拥堵。路边停着省际大巴,行人背着大包小包走在路中央,摊贩沿街售卖煎饼,还有黑车司机停在市场门口吆喝“大红门十块钱,还差一位”。
现在,这里早已“腾笼换鸟”。
今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金科新区,发现街道干净整洁,今年年初刚完成改造的“北京金融科技中心”大楼上,“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FinTech广场也成为首都“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网红打卡地。
10月11日,北京金科新区,今年年初刚完成改造的“北京金融科技中心”大楼。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摄
老“动批”华丽转型成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核心区,成为北京市西城区在减量发展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也创造了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三个“第一”——第一个提出并建设以金融科技为主要产业的示范区,第一个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第一个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机制的园区。
这一切改变,要回溯到10年前。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进入疏解功能谋发展的新征程。
在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指挥棒下,批发市场陆续离场。2015年,动批启动腾退工作,2017年,动批最后一家服装市场东鼎市场正式闭市。其中,原四达大厦于2016年正式完成疏解关闭,2019年启动装修改造工作,2021年初正式投入使用,“蝶变”为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西城园管委会(区科委)主任金鑫对记者介绍,曾经动批地区面积最大、商户最多的市场世纪天乐大厦,在今年年初变身为体量达8.4万平方米的5A甲级写字楼北京金融科技中心,也成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核心区内最高的建筑物。
“现在与当时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刘林感慨。曾经的动批由十多个市场组成,有3万余名从业人员,还承担着公交枢纽的功能,日均客流量最高时达10万人次。过去,动批给北京市西城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每年在6000万元左右,但当地政府承担的交通、环境等管理成本超过1亿元,动批也成为北京发展道路上绕不开的一个“大城市病”。
10月11日,北京金科新区,“开放创新促发展,金融科技赢未来”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创新成果展讲述了“动批”的“蝶变”历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摄
自2013年成立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西城区坚持“一楼一策”的疏解模式,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原“动批”商圈经过改造,为区域提供了35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带动首创·新大都等周边地区约50万平方米楼宇完成或启动提质升级。例如,过去的“万容天地市场”疏解摊位1886个,疏解人口约3200人,楼宇转型升级为奇安信安全中心。
作为金科新区核心区的起步楼宇,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吸引了中债清华金融科技研究院、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奇安信集团等众多企业入驻。“对于企业而言,营商环境很重要。这里有一批领头企业,政府部门提供融资辅导等产业服务,人才服务和配套保障也很齐全。”谈及企业入驻的原因,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晶琦谈到。
今年1月至8月,金科新区共计引入证指信息、远盟科技等优质金融科技企业7家。截至目前,金科新区新入驻机构达184家,注册资本金超1100亿元,2023年形成三级税收超15亿元,是“动批”疏解前形成6000万三级税收的25倍,其中地方级税收超7亿元。金科新区不断优化的服务环境,为金融科技集中连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二层,有一条150米长的“星河长廊”,长廊尽头是一幅名为“白泽迎溯”的雕塑。北京新动力金科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倩说,雕塑由1000个叠放的衣架和2000个焊点组成,是向曾经在此处奋斗过的“动批”从业者们致敬。衣架和丝线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瑞兽“白泽”造型,寓意着未来孕育出更多金融科技“独角兽”,“希望它们能在金科新区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