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这支高校寻访团行走江淮大地领略璀璨楚文化

发稿时间:2024-07-17 18:04: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李豪 涂新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今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重要成果,皖北淮河流域被确立为安徽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区域。连日来,淮南师范学院成立“寻文化根脉 守民族之魂——江淮楚歌历史寻访团”,以武王墩墓为起点,对江淮楚文化历史遗迹和馆藏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先后走访12个调研点,行程600余公里。

淮南师范学院江淮楚歌历史寻访团

  淮南师范学院大舜广场上空200米高处,无人机能清晰俯瞰武王墩墓发掘现场,3公里的直线距离,该校与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比邻而居。“同学们,我们身后就是武王墩墓发掘现场。它是迄今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对于研究楚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活动伊始,淮南师范学院楚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松教授为学生们讲述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的历史起源。

  李松教授(左)向寻访团成员讲授武王墩发掘过程和考烈王历史故事

  “站在武王墩墓坑外,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千年之外。我们要促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文物保护意识真正走进大众生活。”现场,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彬清同学说。

  武王墩墓朝西三公里,是楚国政治家、军事家黄歇的春申君墓。现场,淮南师范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方川教授带领寻访团成员登高远眺,遥望楚文化的积淀地寿县古城,生动讲述黄歇与楚考烈王的历史故事,道不尽楚韵悠长。

  方川教授(右)向江淮楚歌历史寻访团成员讲授春申君生平历史故事。

  活动期间,团队走进安徽博物院的夏商周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巨大的青铜器。“这是楚大鼎,也是楚文化的标志性文物。”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孙士民讲解道,在大鼎的腹底部、足膝部、沿口处刻有“安邦”二字,寓意安邦定国。

  一座安丰塘,半部淮河史。随后,团队在淮南寿县安丰塘参观了解到,春秋时期的楚国令尹孙叔敖为修建芍陂竭尽心力、勤劳茂著,体现了他“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被司马迁誉为“天下第一循吏”。他的事迹陈展于淮南师范学院泉山校区内的“淮南好人馆”,被后人作为推崇和学习的典范。

  连日来,团队成员们通过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等形式,调研江淮楚文化在大众视野下的时代发展。他们来到武王墩墓所在的三和镇徐洼村,了解当地居民对于传统楚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真实想法。“希望能够抓住这个好机会,把武王墩墓好好建设起来,可以像秦始皇陵兵马俑一样吸引游客,这样我们的经济收入也会提高的。”村里一位七旬村民向寻访团成员说道。

寻访团广泛开展问卷调研和人物访谈活动。

  此外,淮南师范学院“时代新人”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前往安丰塘附近的迎合镇酒流村,以“武王墩墓”“安丰塘”为主题,对江淮楚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进行专题宣讲,实地调研安丰塘等江淮楚文化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家除了武王墩墓之外,知道其他楚文化元素的人还真不多。传承保护、宣传推广、活化利用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责任!”寻访团成员、文学与传播学院的杨怀同学说。

  这些天,寻访团先后深入学校、乡村、企事业单位及博物馆,分类发放纸质问卷、电子问卷3000余份。此外,寻访团围绕江淮楚文化的发展脉络,计划打造“安丰塘—武王墩墓—春申君墓—廉颇墓—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古城—安徽博物院”江淮楚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深入挖掘江淮楚文化中的铭文、纹饰和符号,切实增强楚文化的时代内涵和文化生产力。(视频、图片均由淮南师范学院提供)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