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感受浓厚科创氛围 美国中学生畅游中国校园

发稿时间:2024-06-18 05:56:00 作者:刘芳 来源: 中国青年报

  6月15日下午,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元宇宙实验室,乔瑟琳·泽奎达展开手中的中国扇子,念出了扇面上的中文——“你好”。这是这名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高中女生第一次来到中国。

  泽奎达告诉记者,她学习的汉语大多来自她的中文老师,“我被老师对中国的描述吸引住了,在两年前就开始学习中文,没想到这次能够真的来到中国”。

  今年6月,她报名参加了“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受海南省青年联合会的邀请,加利福尼亚州的7所公立高中选拔出18名高中生,由3名教师和1名学区负责人带领前往中国。

  学区负责人普雷斯顿·卡尔博士告诉记者,多次到访中国的经历,让他了解到中国的科技进步,所以这次来中国,他希望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中国的最新科技。

  在港科大(广州),美国高中生参观了元宇宙联合创新实验室,在元宇宙教学区体验了如何将全息投影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他们了解到,在由元宇宙教学区、全息实验区和液冷技术实验区共同组成的元宇宙联合创新实验室,整个全息投影系统由采集端和显示端组成,可以通过网络将影像进行异地传输,实现远程跨校区课堂的互动交流。

  传统的大学通常以16周为一门课的周期,而在港科大(广州),“课程知识模块超市”根据知识流和知识地图的建构逻辑去设计课程,可能形成3周到两年不等的课程周期,这大大提高了学生选课的灵活性。

  中国大学生也向到访的美国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美国的师生如何面对AI挑战?美国教师贝·柯林斯就在奇诺谷学区担任电脑工程方面的学科教师,她说:“我的学生曾经自发组织了一次针对AI的调研,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点对点询问本学区内的教师是否鼓励和使用ChatGPT。调查问卷的结论非常有意思,大部分2000年以后出生的教师都不鼓励或提倡使用ChatGPT。”

  贝·柯林斯已经年过60岁,作为一位电脑工程学科教师,她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已开始大量运用ChatGPT,“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想法。”

  但她也理解年轻老师的想法,“他们上学时就经历过网络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教育困境,例如抄袭等,所以他们不希望ChatGPT对未来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作为支持使用ChatGPT一方的代表,贝·柯林斯希望AI助力教育,“我希望孩子们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解AI,使用AI,才能更好地让AI服务人类。”

  在港科大(广州)本科的通识课程,如“审辩思维与数据素养”,是由多位老师共同授课的,这些课程帮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让学生有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到访的美国学生都对此非常感兴趣。

  乔瑟琳·泽奎达和同行的小伙伴乔丹·吉布森告诉记者,通过这次中国之行,她们都喜欢上了中国,“我们希望未来能在中国读大学,继续深造,并且毕业后留在中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