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江苏宿迁:“团”聚新兴青年力量 “云”集乡村振兴动能

发稿时间:2024-06-16 06:12: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江苏宿迁姑娘李敏在7岁那年因一场车祸失去了左臂。2012年毕业回乡创业,她从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做起网店,后又带头创办江苏省沭阳县双荡村公益直播基地,在乡村振兴征程上演绎了“花乡维纳斯”的传奇。

  她的故事是宿迁青年投身电商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些年,电商直播兴起,深刻改变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作为苏北的一座年轻城市,宿迁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引导和支持青年扎根基层、创新创业,让他们成为“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的生力军,正努力“团”聚新兴青年力量,“云”集乡村振兴动能。

  在宿迁市王官集镇花园村,村党支部副书记蔡万明正组织“直播达人”在梨园推销酥梨深加工产品。为擦亮“花园酥梨”特色品牌,他注册“领头雁”酥梨品牌,定制特色礼品包装盒,努力延伸产业链、价值链。

  “2017年我从中国矿大毕业,成为了一名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两年的志愿服务工作让我和乡村结下不解之缘。”蔡万明说。志愿服务期满后,他以返乡新村干的身份来到花园村,带头流转了70亩土地种植梨树。为了让梨嫁接技术惠及更多农户,他邀请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帮助村民,并积极争取市、区农业资金,推动完成花园村3000亩梨园嫁接。

  “乡村天地广阔,青年活力无限,如何在乡村和青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我们始终思考的命题,直播电商的发展让我们找到了答案。”团宿迁市委书记任杰介绍。

  连续5年,团宿迁市委组织青年学子、新兴青年看家乡,让电商青年在寻访乡村中找到创业方向,引导青年学子了解家乡、返乡助农。

  在宿迁市宿豫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互联网企业集聚,这里有专业的直播电商培训基地,吸引上万名新兴领域青年,已成为青年电商创业者的集聚地。

  据悉,宿豫区每年定向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入职园区,在志愿服务期满后,园区将征询志愿者工作意向,与县区返乡新村干招聘无缝衔接,鼓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成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的种子。

  一根网线连接生产和销售,同时连接了乡村和青年。“以前乡村贫苦,不仅贫在物质,更贫在信息和舞台,年轻人来了,想干事创业,但没有关键要素,总是待不住。”泗洪县半城镇顾北社区副主任马浩说。

  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为青年来到乡村、留在基层、干在云端打下了基础。5年前,1996年出生的马浩返乡创业,做经济林果种植,创办小马农舍家庭农场,后任职顾北社区新村干。而今,他正通过自己短视频平台的账号进行新的创业尝试。

  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龙集镇侯嘴村副主任卓成涛,毕业于扬州大学的他原本在南京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工作,但最终选择返乡创业,从都市白领变身乡村果农,成了助农直播的村干部主播,曾获得多个荣誉。

  近年来,宿迁共青团组织电商培训、主题交流、青年看家乡、创青春大赛等实践活动,发掘吸引返乡新村干、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等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成立电商直播行业团工委,通过“团建链”串起人才链、资源链、产业链,实现团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电商创业相融互促、同频共振。

  在沭阳县双荡村,新组建的青年公益直播团队在600平方米的多功能直播基地热火朝天地宣传“沭派盆景”文化,帮助当地花农销售盆景。在电商青年的努力奋进中,花乡沭阳翻开了新篇章,迈上了花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是唐玮返乡创业的第15个年头,2013年他成立泗阳县春风家庭农场,获评乡村振兴技艺师和市杰出青年,经营的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作为村里的能人,唐玮将积累的农场经营技术传授给周边群众。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先后有15户农民成立家庭农场,9户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优选品种、优化耕种、品牌打造,唐玮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品牌+电商”的产业富民新途径,注册了两个稻米品牌,并申报绿色食品产地及商标认证,农产品入驻多个电商平台,品牌影响力逐年扩大。

  对于投身乡村振兴的青年,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和特色产品,突出品牌打造,充分利用新媒体赋能,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在宿城区蔡集镇,80后夫妻阎宁和刘胜打造集生态养殖、有机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娱乐、线上销售为一体的立体式生态农场,让这里成为大家向往的“诗和远方”;在泗洪朱湖镇,新村干马乐以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本地农产品,正努力推动更多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去……可以说,如今的乡村因为青年的涌入,有了更澎湃的青春动能。

  沈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