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小小石榴籽——记“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六一”赴内蒙古、北京实践营活动

发稿时间:2024-06-04 06:22: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敬礼!”

  6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上,有一群观旗儿童。他们目光真挚,朝着国旗的方向庄严地敬少先队队礼,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在升旗仪式完毕后,他们还久久地沉浸在雄壮的国歌声和护旗方队铿锵有力的步伐声中。

  他们是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个民族100名少先队员。5月27日至6月1日,他们作为“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六一”赴内蒙古、北京实践营营员,参加了“同心共画 共创未来”活动、“‘植’此新绿,共‘树’未来”活动、“石榴籽祖国行”主题队日活动、“向国旗敬礼”活动、“红领巾爱祖国——我心中的五星红旗”国旗传递等系列活动,发布少先队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议,在知识学习、实践体验、分享交流中感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近年来,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百千万”工程、“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实践、“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活动,促进各族少年儿童交往交流交融。本次实践营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民委、全国少工委主办,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内蒙古自治区少工委、团北京市委、北京市少工委承办。

  知识学习 强化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

  “妈妈很早以前就跟我讲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当时只有12岁和9岁的她们,用生命保护集体财产,还因严重冻伤落下终身残疾,这非常触动我。”潘裕熹来自中国香港,是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港澳子弟班的一名学生。此次实践营活动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和龙梅、玉荣奶奶面对面交流。

  5月28日,实践营在青城呼和浩特市正式启动。开营仪式上,“草原英雄小姐妹”身着蒙古族特色服饰,讲述60年前放牧集体羊群时与暴风雪搏斗一昼夜的故事,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为增强少年儿童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此次实践营开展了英雄人物故事分享系列活动,孩子们和“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等曾经只在书本上了解的优秀人物面对面交流,用心用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当时只有19岁的都贵玛养育28名上海孤儿,被誉为‘草原母亲’,她是一位伟大的额吉,她的事迹展现了蒙沪人民心连心的真挚情感。”实践营期间,锡林郭勒盟“国家的孩子”的后代格根琪,分享了爷爷被都贵玛抚养的故事,令现场师生动容。来自上海市嘉定区民办华盛怀少学校八(3)中队的纳西族姑娘刘璇眼泛泪光地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讲述,实践营结束后,她也要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小小笃信者、践行人、传播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小能量”。

  5月30日上午,实践营走进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开展“红领巾爱祖国——我心中的五星红旗”国旗传递首场活动暨首场升国旗仪式,与航天员杨利伟、桂海潮等共论航天梦。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第一中心小学四(5)中队队员张昊辰今年9岁,是此次实践营100名少先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之一,他兴奋地向记者分享与杨利伟叔叔交流的喜悦。他坦言,实践营的小伙伴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但对航天的热爱和团结互助的情感是相通的,“我们是一颗颗紧紧抱在一起的小小石榴籽”。

  5月31日,在民族文化宫,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巴图吉日格勒、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宣讲“青骑兵”于丹,以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奖先进个人艾佳为少先队员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故事分享课。巴图吉日格勒介绍了东风航天城的发展历史以及军民一家亲的深厚友谊,于丹讲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奋斗精神,艾佳则从参与民族地区对口支援的经历切入,分享“石榴因多籽相拥而饱满丰盈,华夏民族因团结而欣欣向荣”的切身感受。

  在昭君博物院了解和亲文化和民族团结历史,在蒙草种业中心开启生态文明研学之旅,在首都博物馆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中感悟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取向……在为期6天的实践营特色活动中,少先队员用心感悟新时代中国的伟大成就,提升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实践体验 感悟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我最爱的还是非遗制作体验,只有动手实践才知道非遗传承的不易和各民族独有的文化底蕴。”5月29日上午,少先队员走进国家级农耕文化实践基地——莫尼山非遗小镇,参观蒙古族皮艺非遗博物馆并体验制作皮艺挂件。来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市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的少先队员达娘,向记者分享了他第一次远行的实践感悟,“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从多元聚为一体,谁也离不开谁”。

  除知识学习外,此次实践营设置了各类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让少先队员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56个民族缺一不可的深厚内涵,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我一眼就认出这个圆锥形房子是撮罗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第四小学五(6)中队的朱梓淼是赫哲族人,在莫尼山非遗小镇听红领巾讲解员介绍赫哲族生活习俗时,她主动向营员分享了赫哲族的捕鱼文化和鱼皮制作技艺。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宣威中学七(1)中队的文光亚来自仫佬族,参观民族文化宫时,他在麻江型铜鼓展示台前驻足良久,还热情地向同伴介绍这一承载着家乡民族记忆的乐器。

  “这次实践营就是一堂行走的民族团结体验课。”文光亚告诉记者,当看到呼和浩特市玉泉区24所中小学生亲手制作的非遗画册以及各类沥粉画、纸浆画、五谷画时,深感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了解、尊重各民族文化做起,要学会从动手实践中体会“手作之美”,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从一开始的拘束到现在的无话不谈,6天的相处让孩子们变得亲密无间,感受到56个民族就是一家人。”内蒙古自治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孙安琴告诉记者,活动期间,少先队员还亲手绘制了长5.6米、宽3米的“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画卷,并赠送给民族文化宫。少先队员在中国地图样式的画卷上,描绘出各地红色地标、文化地标、建筑地标,一笔一画间尽显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

  此外,少先队员在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亲手种下75棵云杉树,命名为“少先队员林”,用实际行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交流分享 打造别样的爱国主义主题队课

  “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唱歌,让我生动体会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精神。”5月31日,实践营的少先队员和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少先队员一同参与了“红领巾爱祖国”庆“六一”主题队日活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一小四(4)中队的卓玛康珠来自门巴族,她说,“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有趣最丰富的队课活动。”

  据悉,为给各民族少年儿童搭建平等交流、展示才能、增进友谊的舞台,实践营策划了一系列少先队主题队课和交友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孩子们成为“红领巾爱祖国 民族团结我践行”活动的主角,通过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才艺展示等形式,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种在心里。活动中,出生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赵梓晴为大家带来了《七子之歌》小提琴演奏,献礼澳门回归25周年;在内蒙古开往北京的列车上,师生们自发组织了“石榴籽祖国行”主题队日活动,来自傈僳族的李趣深演奏乐器中阮,获得了阵阵掌声。

  重庆市西藏中学七(1)中队的王熙雯在实践营闭营仪式上分享了此次研学之旅的心得体会。她表示,从重庆“山城”到草原“青城”再到祖国的“心脏”北京,不仅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交到了许多朋友。活动中,她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陈怡廷互换结对交友卡,约定未来要在彼此的家乡再见,延续友谊,共结民族团结情,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记者 陈凤莉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