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共话媒体社会责任与担当 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社会责任报告座谈会

发稿时间:2024-05-29 06:02:00 作者:孙庆玲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5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今天,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社会责任报告座谈会,迎来多位中青报的朋友,其中既有业内知名专家,也有来自高校、军队、企业以及乡村振兴、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读者和代表等。大家齐聚一堂共话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不仅分享了自己与中青报的故事,也为即将发布的中国青年报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提出了真知灼见。

  作为国内最早发布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的媒体之一,中青报自2014年以来已发布10份报告,即将发布第十一份报告。2023年是中青报媒体融合改革第十年,报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提高办报办网质量,努力推进一体化深度融合,正加速推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建设,目前全媒体用户已突破3.1亿人。

  以“服务青年成长 推动社会进步”为宗旨,中青报始终将笔和镜头对准青年,关注青年,服务青年。在此次座谈会现场,也有不少年轻脸庞。

  95后张雪娇是山西省灵丘县东河南村党总支副书记、团支部书记,她和她所在的灵丘县多次成为中青报报道中的“主角”。在她看来,这些报道已成为灵丘发展的见证和动力,“在团中央持续深入的帮扶下,灵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向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这段历程通过中青报的生动笔触被记录下来,会成为灵丘的宝贵财富 ”。

  1978年10月,《中国青年报》刊发了新兵曹宇翔的一首小诗。40多年后的今天,他在座谈会上激动地说:“如果当时没有发表这首诗歌,可能就没有我的今天。”如今,曹宇翔是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那首小诗被他视作自己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起点。他说,自己只是中青报培养的众多创作者中的一个。对这份陪伴他40多年创作生涯的报纸,头发花白的他特意起立、敬礼。

  除了分享与中青报的故事,现场多位嘉宾也对中青报及其即将发布的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与建议。

  河北省政协委员、高级记者葛昌秋是中青报的“金牌读者”。在他看来,中青报紧扣时代脉搏,是一家与青年共同成长、进步的媒体,在青年思想引领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也期待中青报进一步深入基层,在更大范围内建立连接、延伸触角,“使中青报的触觉不只在网上、在平面上,还可以更多地与年轻人面对面打交道”,让更多人感受中青报的魅力,凝聚更多的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表示,中青报在媒体融合转型方面走出一条创新道路,从拟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可以看到中青报10多年来媒介融合的成果,也可感受到中青报积极改革创新的魄力。他希望中青报继续发挥品牌优势,做青年之友,关心青年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扎根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一线,传播好中国青年的故事,同时连接中外青年,更好地促进我们国家的民间外交工作的开展。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国交通报社副社长马国栋表示,中青报拟发布的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体现了中青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及报社媒体融合改革取得的工作成果。他还总结了该报告的特点,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中国青年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10年,也是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10年,媒体社会责任的发展进阶与媒体融合的纵深推进相辅相成。在中宣部指导、团中央书记处具体领导下,中国青年报社十年磨一“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探索,锻造了一批可视化全媒体精兵。“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这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宏伟目标。为此,我们将继续从严治报、自我革命、知行合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