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文化中国行 | 走进博物馆的皮影戏

发稿时间:2024-05-24 20:4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周承志(左)与梁荣山(右)在合作演出。他们来自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竹坪乡,分别是两个戏班的“拦门”(主演),负责唱、念、做、打、舞。这次来京,周承志计划主演,梁荣山负责展示制作。但当天游客接连入座观看,两位“拦门”也不得不交替上场表演《长生草》片段。村里正式演出时,一场表演通常会唱完整本剧目,时长从3到5小时不等。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一名小朋友被幕前的一排皮影吸引了目光。陈鹏多/摄

  陈鹏多 | 摄影报道

  陈中祥的手伤了,对于一个每天需要照顾菜园的农民来说,这件事并不稀罕。他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竹坪乡有一块菜地,80岁后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那里劳作、生活。

  然而,对于一个皮影艺人,这次的受伤来得不是时候。徒弟早就告诉他,5月他们要上北京来演出,在恭王府,现在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那里收藏着9000多件皮影,要办一场持续到8月15日的皮影展。2019年,馆里工作人员在研究史料时发现了一些王府专养皮影戏班娱乐的物证,去年策展时,便计划邀请依然活跃的戏班参加,作为文化保护的部分,与静态藏品一起构成展览。

  王府养班的历史陈中祥不清楚,他的后半辈子几乎都是在乡里演出,给各个村里的普通人听,帮他们还愿。他47岁那年才进皮影班,之前的师傅拉不动琴了,一位老师傅找上他,他对音乐也有念想,就决定加入。几十年后,老师傅去世,陈中祥又把师傅的儿子周承志找了回来,教他舞皮影、当主演,自己依旧是拉琴。几年前,徒弟周承志成了非遗传承人,学习时写的文章被武汉纺织大学相中,一番牵线后,皮影和戏台被几大包几大包送到了北京。

  陈中祥最后把受伤的手指包了包,第一次来了北京。在恭王府里穿行的时候,他讲起竹山皮影戏的唱法,那是一种四弦与高腔的合奏。在竹坪乡,皮影高腔的配乐是一些没有乐谱的旋律,主演的高腔激昂,四弦之音就要飞扬,一整本戏便是两者长达数小时的对话。乡里的皮影艺人学琴,最开始就是听,听这些从小在山里回荡的曲子。

  将近60岁的主演周承志和梁荣山是此次来京皮影艺人中年龄最小的两位。和几十年前不同,现在竹坪乡的皮影班少了,一场皮影戏报酬通常是2000元,一年到头也不过百场。过去的老师傅走了,新师傅们也不是年少学艺,好几位师傅是陈中祥和周承志最近几年才请入班。以此维生不再是这几位皮影艺人表演的主要考虑,被问起平时的主业时,他们的回答是“农民”“种地”与“开货车的司机”。

  这次来到博物馆的许多师傅,大多数时候在土地上劳作。当他们走下戏台,这种传统艺术也已悄悄融入在生活中。陈中祥会一边介绍现代乐谱的规则,一边哼起土地上的歌;周承志每天忙完几亩茶园的农活,会回到家写新的戏本;梁荣山刚开始学戏时只有17岁,近40年过去了,即使平日的工作变成了开货车,但村里有喜事的地方,总还是有他和他的皮影戏。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周承志在表演传统皮影剧目《长生草》。这是一出主讲民间传说《赵彦求寿》的吉利戏码,在周承志戏班主要演出的竹山县竹坪乡有请戏班还愿的习俗,人们希望通过戏曲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小朋友在等待皮影戏开演。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陈中祥(左一)在后台观察台上皮影的变化,准备击镲。一些观众被幕前的表演吸引,也到后台来一探“影中乾坤”。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潘良双在吹奏唢呐。因为喜欢、向往音乐,他于今年1月加入皮影班。潘良双曾是村里一所小学的老师,退休后自学了很多乐器。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梁荣山现场展示皮影刻制技术。他从17岁开始学习皮影戏,父亲与爷爷都是皮影班里的艺人,雕刻、上色的功夫则师从一位同县远房叔父。在国内各地的皮影中,存在丰富的造型与具有地域特色的多种制作技艺。竹山皮影采用牛皮制作,如今,这种干牛皮可以直接购买,而梁荣山刚学皮影时,只能买到湿牛皮,制作上多了刮毛、晾干等工序。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一对父子在观看梁荣山(右一)制作竹山皮影中南海观音形象的皮影。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几名小朋友在后台体验操作皮影。师傅们介绍,平时在村里演出,小朋友们来到后台,也会亲手体验皮影。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一名小朋友在观看一件展出的唐山皮影。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竹山县皮影班演奏皮影戏配乐。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周承志结束完一段表演,正在整理皮影。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陈中祥(左)和梁荣山(右)闲聊,屏幕中放映着关于前者的纪录片。陈中祥是此次来京表演的湖北十堰竹山县皮影班里年纪最大的一位艺人,从上世纪80年代加入皮影班,到今年82岁,表演皮影已有30余年。陈鹏多/摄

  5月22日,北京恭王府博物馆,演出结束后,潘良双(左)与梁荣山(右)准备离开。陈鹏多/摄

责任编辑:杨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