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中国小五金之乡”含“智”量越来越足

发稿时间:2024-05-20 12:44: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广东省肇庆市金利镇街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摄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 记者 林洁 武欣中

  谈到广东省肇庆市金利镇,“中国小五金之乡”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中国建筑五金精品生产(采购)名镇、广东省五金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国五金智造产业创新基地……一个个响当当的称号,证明了金利镇五金产业的巨大优势。

  2023年,金利的工业总产值为539.16亿元,同比增长13.48%,其中,五金产业产值达309.18亿元,同比增长17.88%。金利在五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跑出了加速度,这背后,当地五金产业链的“智造”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5月18日,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位于肇庆市金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广东新永昌五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新永昌”),这是一家国内知名五金行业龙头企业,该公司旗下的科导KEDAO品牌,覆盖华东、华南、西南、华中、华北、东北地区等一二线城市市场,产品还远销国外。如今,向“智造”转型,是新永昌五金的一件大事。

  “我们已经和政府签订了数字化管理改造升级协议,计划今年在工厂上线数字化管理系统,比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数字化管理看板等。”广东新永昌副总经理黄展豪说,今年,公司预计将在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上投入400万元左右。

  他提到,从建厂开始,广东新永昌就一直采用传统的家庭作坊式五金工厂模式生产,人工需求大,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把控成本较高,“我们希望突破这样的瓶颈,把工厂做得更加国际化、高效化”。为此,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黄展豪曾多次到各地的数字化、标准化工厂参观,学习经验,这也是金利推进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广东新永昌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机械手臂,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摄

  2023年以来,金利镇组织当地的五金企业代表与佛山等先进地区企业对接,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金利镇已经与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对接制定了“肇庆(高要)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方案”,还联合华为(肇庆)创新中心实地走访企业,宣传最新的数字化政策。

  “全镇有1900多家五金企业,如果计算个体户,有7600多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肇庆金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伍世东介绍,金利镇的五金产品除了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欧美、非洲和东南亚等国家。

  同时,为推动五金产业向集群化、多元化发展,金利镇投资120亿元打造了“五金智造小镇”,构建了集研发、生产、经贸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入园后企业的生产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技术诊断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帮助五金企业压缩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金利镇还打造了五金产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群质量品牌双提升。

  肇庆市高要区如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进驻五金智造小镇已经有三个年头,该公司总经理杜嘉俊表示,以前老园区的厂房比较杂乱,很难招来懂电路设计的工程师,现在新园区环境改善了,生产线更加规范,招揽高端人才也变得更加容易了。

  广东新永昌五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地弹簧系列产品。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摄

  在金利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朝着自动化、智能化转型,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中国小五金之乡”的含“智”量越来越足。

  近年来,肇庆市提出加快构建“主导+特色”产业体系,累计推动65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技术改造。2023年,肇庆市出台了《肇庆金利高新区五金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23-2027年)》,大力支持推动金利五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肇庆市高要区委副书记、金利镇党委书记梁文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金利的目标是,工业总产值超650亿元,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绿色化生产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但黄展豪也提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才供给不足。“人才方面我们可能还比较难引进,尤其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我们的需求量还比较大的”。

  政策方面的努力正在到来。目前,肇庆市正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包括优化实施2.0版“西江人才计划”,举办“第三届肇庆人才节”等系列活动。据了解,2023年,肇庆新增入选国家级、省级重大人才工程9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300多人,新引进西江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24个,人才动能持续释放。

责任编辑: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