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鼎泰高科)的生产车间,中级研发工程师刘绪维正在巡视检查车间生产情况。据了解,该车间已实现自动化生产,具备最小直径0.01mm微型钻针的生产能力。该企业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工业用微型刀具,在202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钻针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广泛用于手机、电脑、智能穿戴等电子产品的精加工。
今年是36岁的刘绪维在鼎泰高科的第11个年头,作为研发部工程师,他日常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微型钻针领域前瞻性的基础研究,随着电子产品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于电子产品内PCB板(印制电路板)的加工精度要求也在逐年提升,微型钻针的研发难度也越来越大,加工精度从0.01mm升级到0.001mm,而一根新型微型钻针的研发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来打磨验证,这给刘绪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他也从一根微型钻针直径的变化中切身感受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显著成果,“这几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电子行业产业升级的节奏非常快,身为行业内的一员,会为产业升级创新而加快自己的步伐。”
东莞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东莞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高质量发展的华丽转身。这背后离不开一群勇挑重担的青年工程师,他们已然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流砥柱。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鼎泰高科的生产车间,刘绪维正在调试生产设备的主轴动平衡。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鼎泰高科的研发办公室,刘绪维为还在研发设计阶段的新型钻针建立三维模型,模拟真实钻针的结构。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鼎泰高科的研发车间,高级工程师刘备正在检测待涂层的微型钻针样品。钻针上的涂层好坏直接决定了钻针的加工效率和使用寿命,今年30岁的刘备研究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在鼎泰高科负责钻针等数控刀具涂层的开发,他始终认为,材料科学是引领未来高新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基础。目前手机、智能穿戴等电子产品客户的加工需求逐年提升,所加工的材料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但凡研究慢了就会失去机会,所以要主动在行业内去突破。”刘备说。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鼎泰高科的研发车间,刘备正在检测待涂层的微型钻针样品。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鼎泰高科的生产车间,刘备正在进行涂层工艺导入。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鼎泰高科的生产车间,一名技术工人向记者展示直径为0.01mm的微型钻针,其直径是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广泛用于手机、电脑、智能穿戴等电子产品的精加工,被称为“工业的牙齿”。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鼎泰高科的加工车间,生产部组长余龙光正在组装设备配件,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的他已经在鼎泰高科工作5年有余,之前就一直负责钻针装配工作,今年刚刚升职为组长,“我们做的机器现在已经开始往国外卖了,并且越来越抢手,感觉非常自豪。”余龙光说。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鼎泰高科的加工车间,余龙光正在组装设备配件。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鼎泰高科的数控刀具车间,一名技术工人向记者展示技术图纸,该图纸用来在刀具生产过程中勘测参数,从而检测产品质量。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测试车间,30岁的测试工程师杨子烨正在进行一款工业机器人的国标测试,测试项目包括机器人运行的重复轨迹精度、位置准确度等,这项测试需要持续1-2周,使该公司生产的这款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达到0.5mm,相比测试前提升50%以上。 杨子烨本科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已经在该行业深耕9年了。回望刚入行时的场景,他最大的感受便是国产机器人迎来了产业爆发,逐渐开始替代进口机器人。“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在追赶(国外),无论是算法还是机械设计都在追赶,感觉正在见证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杨子烨说。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间车间内,测试工程师杨子烨(左)和周洁星正在进行重复定位精度测试。00后工程师周洁星是杨子烨的“小学徒”,在今年3月份才刚进入机器人行业。以往在课堂上学习的都是理论,来到工厂看到了“真枪实弹”,周洁星感觉非常震撼,“觉得现在的机器人非常智能,能跟人比赛下五子棋,感觉不可思议。”周洁星说。田嘉硕/摄
5月17日,广东省东莞市,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测试工程师杨子烨(右)正在向学徒周洁星介绍公司生产的一款机器人产品。田嘉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