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捧出四季瓜果香 塔克拉玛干沙漠走出科技小院

发稿时间:2024-05-07 10:4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新疆皮山无花果科技小院的学生们给当地村民做果园管理相关培训。梁天强/摄

  新疆昆玉红枣科技小院的硕士研究生孙武带着村民打理枣树。受访者供图

  新疆昆玉红枣科技小院的硕士研究生孙武(右二)教村民栽培技术。受访者供图

  五四青年节当天,塔里木大学新疆和田大棚瓜菜科技小院的硕士研究生杨云清忙着和村民一起打理果园,西瓜、哈密瓜从绿枝藤蔓间冒出,错落有致,长势喜人,等着采摘后抢鲜上市。杨云清如数家珍地介绍说,我们种的番茄算是“尖子生”,一个多月后,它们将出现在多地的餐桌上。

  2022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发布《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如今,全国已有1800多个科技小院。在西北边陲新疆,塔里木大学申报的13个科技小院获得支持建设,一批教师、学生扎根农村生产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乡村振兴挺膺担当。

  在塔里木大学新疆昆玉红枣科技小院的硕士研究生孙武的眼里,他们所在的玉叶村的村名寓意着“片片玉叶染沙海”,但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找不到一片树叶。这个位于新疆南部小村的农田荒了又荒。村民们心里着急,种枣树来防风固沙,但面对60摄氏度的高温和沙尘暴,他们一次次败下阵。科技小院来了,师生们把“根”扎在田野间,为玉叶村带来了绿色生机与希望。

  为了破题,孙武和搭档苑恒州每年驻扎玉叶村300多天。一个小院,几间平房,早上,他和农户同时出门,扛着农具和器材在农田里挥汗如雨,晚上开研讨会、整理数据,他把整个村子当作“实验室”。

  “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为乡亲提供更好的红枣种植技术。”前不久,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云南举办,孙武所在的科技小院获得三等奖,他上台讲述了自己驻村的初衷。现在,这个小院成立1400余天,协助当地发展沙漠设施栽培鲜食枣,目前累计种下沙漠设施栽培枣树8.8万余株。

  选择来到科技小院的年轻人都有着和孙武一样的雄心壮志。

  苏宇霞是新疆皮山无花果科技小院驻点研究生,是团队中为数不多的南方女生。以前,农场设施大棚的无花果树长得很高,坐果节位也高,导致产量不佳。在科技小院,苏宇霞主攻无花果矮化技术及控冠技术研究,控制无花果的长势,降低坐果节位,提高产量。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很急,卷着沙子到处肆虐。苏宇霞第一次看到书中所描写的沙尘暴场景,“一点都没夸张,沙子打在脸上,眼睛都睁不开。”苏宇霞说。在沙尘暴里走一遭,她的鼻子、耳朵、嘴巴里都是沙子,洗衣服时,水盆底会沉淀一层沙。

  更令苏宇霞头疼的是,初创的科技小院没有实验所需的精密设备,她所在的皮山农场距离学校700多公里,她和同学只能两头跑。在实验室里,她要在无花果的叶子、土壤、根茎里,试验出最能适应沙漠“脾气”的方法;回到村里,需要背牛羊粪给土壤增肥,配比不同种类的激素在树上做实验。忙起来时,苏宇霞没法按时到食堂吃饭,她和同学买来简易的厨具,饿了,就自己在宿舍里做着吃。西红柿炒鸡蛋、清炒土豆丝是他们常做的饭菜,因为简单、快捷。

  “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但在我看来,我们有为梦想努力的韧劲。”听到有人说“好不容易从村里出来,怎么还要回到村里去”的话,苏宇霞的回答是,“从农村出来,更应该有着振兴乡村的情怀”。她和科技小院的同学一样,希望用所学技术帮助当地村民过上好日子。

  然而,在沙漠种植并非易事,气候条件恶劣、投资成本多、生产成本高、劳动力不足、种植技术匮乏等都是“拦路虎”。

  杨云清和同学们利用专业所学,从一张施工图纸开始,参与设计并建造了新型沙漠连栋温室,研发出光热、地热循环利用系统和配套技术,帮助瓜果在适宜的温度里生长,远离沙漠冬夜低温的侵害。

  “在沙漠里研发不同种类的温室,就是为了以更少的消耗,创造更大的收益,这也是智慧农业的意义。”杨云清告诉记者,这个温室采用了水肥一体化、地埋管加热等技术,机械化运作模式减少人工成本,只需一人在手机上操控,即可实现定时定点全流程管理。

  吴翠云是塔里木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被人们称为“红枣公主”。这位老师经常和学生们说,农业科研一定要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才能解民生、治学问。

  在杨云清看来,解民生、治学问关键要离村民近一点,更近一点。在向当地村民教授种植技术时,方言沟通不畅、术语晦涩难懂都不成问题,只要拿着育苗到温室里实操一番,村民们基本能心领神会。

  杨云清坦言,当地农户勤劳质朴、向上好学的精神也感染了自己,“能沉淀下来,好好钻研一件事,心无旁骛,生活就变得踏实”。

  在这些年轻人的努力下,新疆和田大棚瓜菜科技小院里四季果蔬飘香,年产量达7万吨,年产值超两亿元,稳定带动了当地逾2000名农户增收致富;不远处的玉叶村已经建起红枣大棚150个,200多位村民凭借科技小院里学到的技术,在家门口就能工作;皮山农场的无花果科技小院还向当地人办起了“田间课堂”,累计培训20余场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为果农解决相关问题100余个,技术指导覆盖面积约290亩。

  今年6月,一批科技小院培养的年轻人即将毕业。

  苏宇霞打算将新疆“果味儿”带回贵州茶山,希望在家乡种出“带着果香的茶”。

  随着物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拼多多快递从去年7月开始陆续进村了,孙武正在准备培训当地农户在网上销售红枣,让农产品直连消费者餐桌,助力优质农产品走出沙漠。

  杨云清将带着实现智慧农业的理想,奔赴新疆喀什,他期望自己“如同沙漠中的胡杨树一样,深深扎根在祖国边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温维娜 黄丹玮 李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杨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