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强国有‘宁’”理论宣讲引导大学生走好青春路

发稿时间:2024-04-14 06:23:00 作者:焦敏龙 来源: 中国青年报

  3月27日,宁夏大学研究生会推出了22节可在线预约观看的“强国有‘宁’青年说”精品课程,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二学生杨丹彤以“与时代同向,我与乡村振兴在一起”为题开展的宣讲录播课。这是她在2023年9月加入“强国有‘宁’青年说”理论宣讲项目后,结合在2023-2024年度暑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感知,反复磨课和试讲推出的。

  她向同学们展示了宁夏在实施乡村振兴期间,农民有哪些增收致富渠道、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如何改造提升的等情况。很多同学看后表示,毕业后要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杨丹彤参加的“强国有‘宁’青年说”理论宣讲项目,自2021年由宁夏大学研究生会启动实施。这支几乎全部由00后组成的宣讲团,作为感受中国发展的观察员,面向学校同学,用2.4万余人次、156场宣讲讲述青年眼中的中国发展故事。

  打造塞上江南高校理论宣讲新高地

  宁夏大学实施“强国有‘宁’青年说”理论宣讲项目,始于2021年。共青团中央自2019年2月在全团实施“青年讲师团”计划后,宁夏大学研究生会经过两年的探索,打造了这个专为青年大学生搭建的发言交流平台。

  校团委组宣部副部长石栋介绍,项目组的宣讲对象既有学校所有院级学生会组织,也有各班级团支部的团员青年。宣讲内容包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国好青年故事。

  项目实施以来,在线下,研究生会发动已有的“宁育菁华”青年讲师团成员,或结合各自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特点,或结合随学校参加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开展“领学+研学+自学”三位一体模式。同时,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打造“强国有‘宁’青年说”理论宣讲项目400平方米的活动阵地,用于各团支部在此学习理论知识。

  在线上,研究生会搭建了“强国有‘宁’”青年说课程线上资源库。资源库收集了宣讲项目成员的理论备课讲稿、演示文稿、课程录制视频。通过线上预约,团员青年可以观看线上课程学习,也可以预约讲师团成员进行线下讲课。

  润泽书院研二学生刘晨昱从去年9月以来专注“新质生产力如何指导新的发展实践”,结合所学的农艺与种业专业,思考农业领域劳动者如何从传统农民成长为高素质农民,推出了“新质生产力与新质青年”主题宣讲。守正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何晴,结合所学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推出了以“文字凝万古之志,文化承千载之思”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类宣讲。尚德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二学生于福红,着眼福建对宁夏28年的对口帮扶,开展了“为扶贫奋斗终身——感动中国人物林占熺”主题宣讲。

  今年24岁的杨丹彤是校研究生会的主席团成员。虽然过去没有以当众宣讲的形式上过讲台,但她决定挑战自己。在她看来,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专业知识能为宣讲提供素材支撑,宣讲也能为专业研究积累实践经验,还能推动同学们丰富理论知识。

  用“国家偶像”的事迹照亮成长之路

  杨丹彤的第一场宣讲效果并不理想。站上讲台,她不由自主地紧张,担心讲得不连贯,隔一会儿就翻看一次讲稿。当她接着往下讲时却发现,现场同学们的抬头率并不高。这促使她思考,00后研究生到底怎样才能向05后本科生宣讲好理论知识。

  杨丹彤随机问过一些读本科的师弟师妹后意识到,00后特别是05后见证和经历了新时代祖国的发展进程,思想活跃、接触新知识的渠道多、知识面并不窄、普遍对生活与学业各有想法,“他们期待的理论宣讲,不是单纯地‘读文字知识’,需要了解能引人深思人生价值,并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容”。

  一名本科生的说法令杨丹彤记忆深刻。对方表示自己经常思考:我们的国家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发展,这背后的逻辑和原因是什么?自己毕业走向社会后的“坐标”在哪儿、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名本科生还把理论知识比作一座耀眼的灯塔,并认为“塔基和塔楼”必须用深厚的理论知识堆砌,还提到:“心中有了灯塔,才能正确指引自己的学业、生活和职业选择。”

  “学业、成长、就业、未来”成了杨丹彤此后开展理论宣讲的关键词。

  她了解到,一些同学的就业想法是“能找到城市的工作,就避免去乡村基层”。为此,她加强思想理论回应,以教育脱贫攻坚为主题,宣讲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感人故事,特别向师范生同学倡议:要坚定从教理想,敢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甘当人梯,倾囊相授自己的学识,为新时代的西海固地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相比东部省份,宁夏自然环境欠佳、经济欠发达。也有一些同学因此对家乡的认同感不高,对未来就近就业的前景感到迷茫。杨丹彤便宣讲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科研故事、田径运动员苏炳添成为“亚洲飞人”的刻苦训练故事,她告诉同学们:“无论在哪儿,取得事业成就,背后离不开艰辛的付出。”

  她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向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前后的变化对比影像资料,以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情况,引导他们增强对家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认同。

  “经过10多次的宣讲实践,我发现,要用已经被验证过的、具有感染力的现实,宣讲出有说服力的理论。”杨丹彤说,一个人在青年时期树立什么样的偶像,影响着他的追求和志向,决定了他的价值取向。宣讲这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国家偶像”事迹,是希望更多同龄人以他们为偶像,在这些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目标。

  高素质宣讲队伍赋予思政课强劲生命力

  因为收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肯定,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后,杨丹彤每次接到理论宣讲通知,内心更多的是期待而非胆怯。她在这学期的思政课和主题团日活动上感受到,同学们几乎没有低头玩手机的。对于热点事件和理论观点,大家喜欢提问交流、互动讨论。特别是很多低年级本科生,逐步认识到“人生应该往哪方面用力才能绽放绚丽之花”“走向社会后应该做怀揣梦想、脚踏实地的人”。

  杨丹彤很珍惜理论宣讲员这个校内工作身份。她平时学着学院专业课老师授课的样子,备课、磨课、试讲,再正式登上讲台。她比过去有了更明显的“知识储备恐慌”,为此增加了思政网课学习。“我们理论宣讲员的共同特征,就是怀着青年的责任使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分享给同学们,让更多的同龄人爱党爱祖国爱家乡。”

  石栋介绍,“强国有‘宁’青年说”理论宣讲项目,是宁夏大学研究生会依托“宁育菁华”青年讲师团启动实施的以党的创新理论为重点内容的宣讲项目。这支以研究生团队为主体的高素质宣讲队伍,为学校的思政课程赋予了强劲的生命力。

  受该项目感召影响,学校各二级书院陆续成立了青年宣讲团,00后宣讲团队人数随之发展壮大。很多学生积极追求思想进步,踊跃申请从听讲者变成宣讲者。截至目前,该项目已面向全校8个书院的472个班级团支部,累计开展了156场宣讲。

  在石栋看来,这个项目有效提升了宁夏大学研究生会“宁育菁华”讲师团成员阐释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盘活了“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动能,为大学校园文化营造了积极求学的氛围,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宁夏大学团委副书记蒋宇欢表示,团委将继续指导项目成员,注重用贴近时代、贴近大学生、贴近生活、直面学生思想困惑的宣讲方式,让理论宣讲课堂更鲜活生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好党的创新理论知识、走好青春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